用來評判書法美的詞很多,直接用美來評判的就有俊美、秀美、研美等多個詞,來形容不同風格的書法,不但展現了中文的強大,也體現了書法風格的豐富。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美是對他最基本的審美要求,然而真正的書法美又該如何體現呢?
書法美伴隨著時代文化不同,而有所改變,一些當時被認為丑陋的風格,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時代極力追捧的美。
比如顏真卿創造了古拙美,在唐朝并不被認可,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叛逆,并且這種認知直到明朝才逐漸有所改觀,如今古拙美已經成為書法家追逐的主流書法美。
同一時代不同藝術修養的人對書法美的評判也不同,比如蔡襄的書法在宋朝就頗具爭議,為此蘇軾還頗具困惑。
可見人們對書法美的評判是不斷變化的,即便是王羲之書法,也在不同時期遭受批判,并沒有成為所有人心目當中絕對的美。
在封建社會,書法并不屬于大眾,而是權貴圈子里的雅趣,普通民眾不但沒有條件學習書法,更沒有獨立的書法審美權,每個時代書法美的標準都是根據皇權的喜好來定的,民眾只能符合,不能評判,民眾的審美權也是被統治的。
當今時代,文化蓬勃發展,人們富足,任何人都有能力學習書法,書法得以走向民間,民眾也有了獨立的審美權,這讓書法的審美結論更加豐富和矛盾。
幾乎所有今人的書法作品都遭受著美與丑的不同評判,這體現出書法審美的主觀性,也體系出民眾藝術素養的巨大差異。
必須承認很多民眾是不懂得如何欣賞書法的,盡管他們有獨立的審美權,卻沒有形成獨立的審美標準,只會跟風唱和。
引領和提升民眾審美水平是每位書法家的時代責任,當他們在書法中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也要引導民眾去理解和感受自己的創造,欣賞自己創造出來的書法美。
當今書壇是書法美最為豐富的時代,有人精心培育鮮花,有人養育小草,還有人用枯枝落葉擺造型,無論哪種風格都帶給人們獨特的視覺享受,引發人們的深度思考。
沒有了皇權審美的統治,讓今天的書法發展更為自由,歷史上所有的書法美都在今天有所繼承和發展,并且還創新挖掘出很多新的審美角度。
這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藝術享受,也讓整個書壇顯得有些混亂,畢竟其中不乏江湖體等濫竽充數,投機專營者,這些低劣書法也容易拉低人們的審美趣味。
那么如何區分什么是真正的書法美呢?石開先生給出了一個基本的評價標準,他認為好的書法必然是包含豐富對立關系的作品,比如疏密、濃淡、大小、正奇等等,這些對立關系就是書法耐人尋味的核心。
當然書法美肯定不局限于對立關系的設立,但是石開先生給出的這個標準卻是書法審美的敲門磚,是最基本的書法審美標準,他能夠引領很多民眾真正走進書法當中。
另外,書法的美和丑總是不斷轉化的,過分的追求美其實會讓書法失去真實性,反倒成為一種丑,最終書法追求的還是自然、純真的美,任何雕飾都最終會遭到嫌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