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離休的鐵瑛將軍正在家里看報紙。就在這時,女婿走了進來。女婿說:爸!你能不能給我兒子安排個工作。鐵瑛將軍說:找工作是好事,但要自力更生,不能走后門。
鐵瑛是是開國少將,也是浙江曾經的一把手領導,典型的三八式干部,政委出身,不僅打仗厲害,就連組織隊伍也十分出色,在浙江有很高的聲譽,浙江的經濟崛起離不開鐵瑛的打牢基礎,按理說給自己的外孫安排一個工作,是很簡單的事情,為何鐵瑛沒有同意呢?
“荒唐,孩子既然大學畢業了,就該自己找對接單位,組織上安排什么,孩子就做什么,我都是退休的人了,你們別想這樣的事了。”
面對女婿的“幫個小忙”,鐵瑛卻毫不猶豫的關上口子,現在是幫個小忙,以后就會發展成大忙,這個口子不能開,倘如人人都跟他的孫子一樣,大開后門,新中國不就亂套了嗎?
張海洋聽到父親這樣說,感到十分的羞愧,他也是看到兒子剛畢業,想給兒子找一個好出路,當時想的是兒子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身學識正好適合商檢局,這才找父親溝通,沒有考慮更多,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
這不是鐵瑛心血來潮的拒絕,也不是因為是外孫拒絕,而是鐵瑛的精神,從37年走革命那年,鐵瑛早就把自己的性命拋在了腦后,要是貪圖享樂,要是害怕痛,害怕苦,當初鐵瑛就不會選擇當兵。
鐵瑛是從抗大出來的干部,無論是黨性還是意志都比一般人堅強,他更能明白,紀律的重要性,從抗大出來后,鐵瑛在山東軍區工作,沒有人比鐵瑛更能明白百姓的苦楚,山東根據地遭遇的掃蕩遠超一般人想象,在這個地方淬煉出來的干部信仰堅定,他離休已經是享受到國家的照顧了,怎么能給自己家人走后門呢?
不僅是在離休后,鐵瑛在建國后一直在沿海地區工作,他一直踐行的準則就是不拿公家的權益為自己牟利,從來不占公家的便宜,從來不公車私用,把公家的車當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1979年,鐵瑛雖然身上已經積累的很多的病痛,但還是沒有離開工作崗位,在單位不眠不休的好幾天,這是很多老黨員的操守,賀炳炎將軍在四川任職的時候,病痛常常折磨的他無法睡覺,但從來沒有哪天脫離崗位,只要是上級交代好的任務,都是一絲不茍的完成,直到有人接替他的職務。
鐵瑛在單位工作的期間,老軍區給鐵瑛將軍發棉服,自己沒辦法親身前往,當時天氣連綿雨,下著小雨,本可以讓單位接送,但鐵瑛的家人卻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家人坐公交車前去,不麻煩單位的司機,也不麻煩老軍區的人來一趟。
鐵瑛的黨性也感染了家里的每一個人,所以,在遇到孫子想要走后門的行為時才會嚴厲拒絕,對別人來說這是小事一樁,但在鐵瑛看來,這是天大的事情,一個正常人都不應該同意這這種行徑。
當然鐵瑛的老部下也知道鐵瑛的脾氣,堅持沒有給鐵瑛的孫子找捷徑,這是領導精神的帶頭作用,也正是因為有如此多黨性嚴格的黨員,新中國才會百年的越來越富強,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繁榮。
信息來源:河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