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的賭徒基因
川普的決策邏輯從來不是簡單的利益權衡,而是價值觀驅動下的直覺反應。早在1990年代,他就公開主張“關稅是捍衛美國利益的武器”。這種底層認知在2025年中美關稅戰中再次顯現——即便中國已對美商品加征125%關稅,他仍堅持豁免部分品類試探底線,同時給盟友留出90天緩沖期。這種看似矛盾的策略背后,藏著川普的核心性格:既要短期利益最大化,又執著于塑造“美國復興”的宏大敘事。
他沐猴而冠學華爾街交易員般精算,卻又帶著傳教士式的狂熱。例如他反復強調“中國造船業規模是美國的200倍”,看似在陳述事實,實則用數字刺激選民對“美國衰落”的焦慮。這種“用真相煽動情緒”的手法,讓他在政治博弈中始終握有主動權。
無法調和的根本矛盾
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反復,本質是兩種發展模式的碰撞。美國試圖用關稅倒逼制造業回流,中國則以產業鏈完整性和市場韌性反制。4月12日中國宣布“不再跟牌”后,京東、永輝等企業加速內銷布局,展現超強抗壓能力;而美國波音公司技術停滯、英偉達獨木難支的困境,暴露其產業空心化的致命傷。
川普對此心知肚明。他在2024年競選時宣稱:“關稅只是前菜,真正的戰場在太平洋西岸?!边@種表態絕非虛張聲勢——當經濟手段難以達成目標時,轉向軍事威懾便成為邏輯閉環。畢竟,一個自詡“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領袖,絕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戰略失敗。
單邊主義的“合法性焦慮”
川普的決策哲學充滿實用主義悖論。他一邊高呼“美國優先”,一邊又需要國際盟友的支持;他推崇“交易藝術”,卻對規則缺乏敬畏。這種矛盾在4月14日的關稅豁免名單中尤為明顯: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被網開一面,只因這些領域美國仍握有技術優勢。
更深層的驅動來自社會心理。支持他的選民中,右派威權主義傾向者占62%,他們渴望強力領袖打破現狀。當關稅戰陷入僵局時,“展示肌肉”就成了鞏固政治資本的最快方式——畢竟,熱戰風險帶來的恐懼感,比經濟數據更能凝聚共識。
從邊緣試探到臨界突破
觀察川普的決策軌跡,會發現一條清晰脈絡:他始終在測試各方底線。1990年代主張貿易戰是理念萌芽,2018年發動關稅戰是初試鋒芒,2025年豁免部分商品則是為更大動作鋪路。這種漸進策略與賭徒心理高度吻合:每次加注都讓對手更難抽身。
最新動向印證了這一趨勢。1月18日《外交政策》指出,川普正在營造“實力即正義”的集體直覺;而中國2025年規劃收官在即,科技、軍事等領域突破讓美國產生“窗口期焦慮”。當經濟壓制失效、外交孤立未果時,局部熱戰將成為轉移矛盾的終極選項。
熱戰真的是最優解嗎
用中式思維或全球視角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已建立“內循環+高端突圍”的雙軌模式,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也在加速“去美元化”。即便爆發熱戰,美國也難以復制二戰后的絕對統治。
但川普的決策邏輯從不依賴理性推演。他對“黃金時代”的執念(如反復提及百年前美國鐵路里程紀錄)、對強人政治的崇拜(如贊賞匈牙利歐爾班、普京),都暗示其可能選擇高風險路徑。畢竟在民粹主義語境下,“悲情英雄”的形象往往比實際利益更具煽動力。
一場注定發生的悲劇
川普是否會選擇熱戰,不取決于中國的反制力度,而在于他如何平衡“現實利益”與“歷史定位”。當關稅戰的算盤珠子撥到盡頭,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遭遇現實骨感,軍事沖突將成為他證明“政治正確”的最后底牌。這是一場價值觀驅動的豪賭,而賭注將是整個太平洋的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