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78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攜“金錢外交”策略重返國際舞臺,將沙特阿拉伯定為第二任期首次外訪目的地。
不過就在特朗普即將登機準備離開美國時,中國商務部長就與沙特大臣通了一個電話,而且還直接對美國改變了稱呼。
那么,特朗普前往沙特的目的是什么?中國又是如何稱呼美國的?
萬億美元換首訪
當特朗普決定訪問沙特阿拉伯的時候,就立馬引起了國際的廣泛注意,畢竟大家都紛紛猜測,這位以“商人總統”著稱的政治家,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不過根據白宮透露,特朗普要求沙特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企業投資1萬億美元,作為其首訪的“門票”,這一數字遠超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1月承諾的6000億美元對美投資。
特朗普甚至還公開表示:“如果沙特愿意湊整到1萬億,我就去”,這種將外交訪問與投資金額直接掛鉤的做法,被媒體稱為“價高者得”的商人邏輯。
這其實就像美國媒體Axios新聞網,在2025年4月1日報道的那樣,特朗普甚至暗示要“漲價”,要的錢比沙特王儲年初承諾的6000億美元還多,這擺明了就是要從沙特那里狠狠撈一筆。
回顧2017年,特朗普首次總統任期的沙特首訪便創下歷史,那就是沙特豪擲1000億美元采購美國軍備,并承諾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
而此次,特朗普試圖復刻這一模式,但沙特的態度已悄然轉變,盡管未直接拒絕,但沙特卻以“等待俄烏停火協議達成”為由推遲了原定4月28日的訪問,最終將行程調整至5月中旬。
沙特“愿景2030”
這時候外界就紛紛好奇,沙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畢竟長期以來,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伙伴,雙方在軍事和能源方面合作緊密,而且美國通過賣武器和提供安全保障,確保自己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但作為回報,沙特為美國提供穩定的石油供應,維護中東的能源安全,不過如今在面對特朗普的訪問時,沙特卻將時間進行了推遲。
這其實還得從沙特2016年推出“愿景2030”計劃來說,畢竟那時候的沙特,就致力于擺脫石油依賴,向新能源、科技和旅游等多元化經濟轉型,這一宏圖需要外部技術支持與市場機遇,而中國恰好成為關鍵合作伙伴。
而且中沙合作也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例如華為參與沙特5G網絡建設、中國電建承建紅海新城光伏項目、中企投資NEOM未來城等等......
尤其是在2025年4月10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就與沙特商務大臣卡斯比通話,雙方不僅商討應對美國加征關稅的聯合策略,還簽署了涵蓋智能城市、綠色能源的新合作協議,這場通話被外界視為沙特“向東看”的標志性事件。
不過與此同時,沙特并未放棄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作為美國軍售最大買家,沙特2024年仍采購了價值120億美元的“愛國者”導彈系統,但美沙關系已從單向依賴轉向選擇性合作,那就是沙特既需要美國的安全保障,又渴望中國的技術賦能。
中國角色
尤其是在美國發起“貿易戰”之后,中國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不僅將美國稱為“21世紀的野蠻人”,更是直言永遠也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
在2025年3月,沙特吉達港的“中沙數字絲綢之路樞紐”就正式啟用,該樞紐整合跨境電商、物流與數據中心,成為中東首個由中國主導的數字化貿易平臺。
而且人民幣在沙特石油交易中的結算比例已升至18%,這也進一步削弱了美元霸權地位,尤其是在今年4月,沙特官方文件中對美國的稱謂從“戰略盟友”調整為“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國則被首次稱為“全面戰略伙伴”。
這時候外界就紛紛認為,沙特很可能是在重新定義與大國關系的優先級,畢竟根據美國中東研究所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對中東直接投資達42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380億美元)。
而且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更是將對華投資比例從2019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8%,而這種經濟依賴的重構,必然會帶來外交姿態的調整。
尤其是特朗普的沙特首訪,又恰逢全球權力格局重塑的關鍵節點,不過沙特的平衡策略也是值得外界十分關注的,畢竟他們軍事靠美國、經濟聯中國、能源協俄羅斯,成為中等強國在大國博弈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典型案例。
甚至在“愿景2030”計劃中,45%的轉型項目有中資參與,30%的技術合作來自美國,15%的能源協調涉及俄羅斯,剩余10%則向歐盟與印度開放,而這仿佛就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