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年前,電視是家里的“鎮宅神器”,一出場就得花上大幾千。如今,走進任何一個電器賣場,幾百塊就能帶走一臺智能大屏,畫質翻倍,功能翻新,連語音識別都安排上了。
有人以為這是價格戰打殘了行業,其實恰恰相反——這是技術進步把成本壓成紙片薄,讓效率跑得比價格還快。
4000跌成999?不是價格瘋了,是我們技術瘋了
2013年10月,深圳福田的賽格廣場,32英寸液晶電視均價仍在4000元上下徘徊。彼時市場主流型號還是1080P分辨率,邊框厚得像一臺電烤箱。
那時大多數國產品牌主打“價格戰”,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整機利潤不足3%。制造成本高、技術積累低、品牌議價能力弱,構成了彼時中國家電行業的“真實面貌”。
2023年9月,北京亦莊的一家京東家電體驗店,同樣32英寸的智能電視,售價僅999元。搭載AI語音助手、遠程物聯、4K分辨率。生產廠商為TCL集團,采用的芯片來自中國自主研發的鴻鵠處理器,顯示屏來自惠州面板廠,整個供應鏈實現90%國產化。
10年時間,價格壓到四分之一,功能卻翻了三倍。
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并非“壓低價格”,而是“壓縮成本結構”。2012年起,中國政府持續推動“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珠三角地區率先啟動生產智能化改造。
TCL在惠州投建“模組-整機一體化基地”,引入六軸機器人,每年節省人力成本2.3億元,實現單位產能同比增加52%。同年,海信青島工業園完成MES系統改造,實現從下單到發貨全過程數字化,錯誤率控制在0.01%。
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額達到3.33萬億元,是2012年1.03萬億元的三倍多。研發投入強度由1.98%提升至2.64%,位居全球第13位,高于歐盟平均水平。家電產業作為其中受益最直接的行業,在核心部件、圖像算法、整機集成方面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躍遷。
價格降低背后是效率飛躍,而效率飛躍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政策導向、科技攻堅和企業自我革命。
從被打到能打,20年大逆襲的背后,是自主硬碰硬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加入當年,中國家電市場外資品牌占據近75%的市場份額。在北京、廣州、上海的大型賣場里,松下、東芝、索尼、夏普橫掃貨架,國產品牌僅能茍延殘喘于邊角冷柜。
2002年,中國海信集團在青島召開“告別代工戰略發布會”,宣布停止為日資品牌代工電視機。當時有分析稱此舉“等于放棄飯碗”,但事實證明,這是中國家電品牌轉向自主品牌建設的第一槍。
2005年,TCL聯合創始人李東生宣布全面整合海外品牌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電視業務。短期內虧損超20億元,但為未來全球化打下基礎。
2008年,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成首個海外冰箱制造基地,標志中國家電制造進入“輸出產能+輸出品牌”的新階段。
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此時,海爾、TCL、美的、格力均已掌握核心整機架構和供應鏈資源,逐步擺脫“被打”的被動局面。
2012年以后,價格戰不再是主旋律。以方太、老板電器為代表的新一代廚電企業,主打“技術定價”。2020年,方太推出“全場景高端廚電解決方案”,融合AI識別系統和空氣監控系統,單套售價可達3萬元,依然供不應求。
2024年3月,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4)在上海舉行,海爾帶來101項行業首創科技成果,TCL展示115英寸Mini LED巨幕電視,海信展示AI大模型在電視終端的深度嵌入。
這個展會現場,不再是“誰家價格更低”,而是“誰家芯片自己做、算法自己調”。
WTO的開放是起點,自主創新是根本。從2001到2024,中國家電在沒有任何補貼、沒有任何保護的前提下,實現從“看別人臉色”,到“別人看咱臉色”的徹底逆轉。
不是家電降價了,是研發值錢了,是技術內化了
2015年,中國政府提出“互聯網+”國家戰略,明確提出要將“數字經濟”融入傳統產業鏈。同年,海信在青島啟動“家電云工廠”,通過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控產線狀態,將訂單響應時間從1.2天縮短至0.5天。格力在珠海試點工業大數據平臺,實現缺陷率年降32%。
2018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發布,首次將家電行業列為“智能制造重點試點”。
2022年,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是全球首個突破該門檻的國家。當年,中國智能電視芯片出貨量達2.8億顆,其中95%以上用于國內品牌產品。
不僅如此,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23年,工業機器人出貨量超過30萬臺,其中超七成投放在制造業一線,助力產線自動化升級。珠三角和長三角成為智能制造產業帶核心樞紐。
同年,“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兩大國家級計劃推動產業智能化與數字化融合。在廈門、合肥、青島等地,家電企業全面部署數據中臺、智能視覺檢測系統和云端售后管理平臺。以海信為例,2023年線上售后處理率提升至93%,客戶滿意度達到96.7%。
與此同時,新能源產品產能持續走強。2024年1月,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風電和光伏設備出口國。家電企業向綠色制造、零碳工廠方向邁進。格力2023年發布《碳中和行動報告》,顯示珠??偛炕匾褜崿F年碳排放下降25%。
中國家電業早已不再是“便宜制造”的代名詞,而是“研發驅動+智能制造”的出口代表。曾經便宜,是無奈;如今便宜,是實力。
當一個行業的價格在下降,而專利在上升,出口在增長,競爭力在躍升,那說明它已經不再需要解釋什么是升級。它本身,就是答案。下一場升級,不再是家電,而是制造業全譜系的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
參考資料
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里程碑式進步-新浪財經-2025年01月20日
從價格戰到技術戰,中國家電“大反擊”-新浪財經-2024年04月0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