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抓緊了外界所謂“殲-36”和“殲50”,名稱未經軍方和權威媒體證實,這兩款第六代戰斗機飛行測試,被拍攝到了超低空在高速公路上空和居民樓上空呼嘯而過的視頻和照片。
中航集團兩大戰斗機研制大廠,即成飛的三發動機驅動的殲-36,沈飛的雙發動機提供動力的殲-50,作為全球最為新銳無垂尾構件的戰斗機,自然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同時外界也在盯著中國空軍雙發重型第五代戰斗機殲-20的裝備動態,4月12日,軍事觀察雜志網站就撰文稱,注意到10年前,殲-20戰斗機就開始批量生產,并陸續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各戰區的空軍部隊,成為中國空軍支柱式的戰斗機。
第一架批量生產的殲-20,機身編號2101的圖片,于2015年12月被首次發布,該機于2016年1月18日首飛,然后在2016年的年中,就開始交付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中國殲-20的入列速度,與美國和俄羅斯研制的第五代戰斗機項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制F-22和F-35 和俄制Su-57都在首次演示飛行整整14-15年后,才完成了第一批完整的機組。
殲-20戰斗機,它的生產規模自2021年開始大幅增加,此前的逐步升級使殲-20達到更令人滿意的標準,特別是在換裝國產WS-10C發動機以后,讓中國航空工業結束了對俄制AL-31FM2發動機的依賴。
這讓殲-20它的生產規模取得了重大突破,況且中國新近又研發成功了推重比大、最大推力等參數,都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的WS-15發動機,估計殲-20每年有100-120架的量產規模。
目前,殲-20戰斗機,這款雙發重型制空型戰斗機的裝備數量,已經裝備了數十個東西南北中(戰區)的戰斗機航空旅,中國空軍擁有雙發重型制空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數量在全球最為龐大。
殲-20的機隊規模,已經遠超美國空軍裝備的全球第一款雙發重型制空戰斗機的F-22的186架。俄羅斯雙發重型制空型戰斗機Su-57的機隊規模,截至4月份,還只有28架規模。距離按規劃到2027年裝備俄空天軍76架,推測尚有一定的難度。
F-22“猛禽”戰斗機,其實在機動性能上,與殲-20不分伯仲。但由于研發時間的久遠,讓F-22航電設備已經陳舊落后了,比如未裝備Link-16數據鏈、無紅外搜索跟蹤(IRST)系統、沒有先進的頭盔顯示器等。
Su-57“超級蘇霍伊”,西方對其隱身性能一直存疑,機載相控陣雷達的性能等,也要遜色于殲-20。外界研判在全球現役三款雙發重型制空隱形戰斗機,殲-20的性能已經領先F-22和Su-57。
美國另一款數量龐大的隱形軍機F-35,全稱是聯合攻擊/戰斗機,是以執行對地攻擊為主,兼具一定的空戰性能。但是這款所謂的第五代戰斗機,不符合美國軍方率先提出的隱形戰斗機的“4S”標準。
單發動機驅動的F-35,它不具備超音速巡航性能,且機動性能差,說穿了是一款“偽第五代戰斗機”,無法與全球現役三款雙發重型制空的殲-20、Su-57和F-22相抗衡。
軍事觀察雜志網站承認,F-35存在的問題是“有限航程、更小的雷達尺寸、飛行性能限制和低有效率”。雖然其年產量有望超過100架,大約在140-150架,由于為10余個客戶生產,故而F每年只有 40-48架加入美國空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