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用禪理解讀《紅樓夢》,認為不懂得修行的人看不懂《紅樓夢》,這有一定道理。更有紅學家認為,《紅樓夢》充滿了對人生百味的解讀。從其結構到具體人物的衣食住行,充滿了佛教義理。有的學者則認為,《紅樓夢》不單單是一部悲劇小說,還暗含了人生及解脫之道。他們的認知,均有一定的道理。從曹雪芹所撰此書的時代而言,曹君由富豪之家陷入困頓,能更好地感受民間疾苦,對富貴與貧窮有著更清醒的認知。心中的理想、儒生的追求與現實的矛盾,傳統文化遇到了現實挑戰,這讓曹雪芹內心充滿了迷惑。求救于宗教,沉溺于佛教義理對矛盾做出排解,構成《紅樓夢》的一大特色。
《紅樓夢》的紅樓寓意著什么?紅色,是粉黛,是女紅,是大觀園里的鶯歌燕舞,是形形色色的各色女子;樓是什么?代表著富貴,代表著階層,代表著世俗的榮耀。紅是一種情思意蘊的象征,樓代表著生存的依附,俗人追求的境界極致。紅樓夢,意味著紅與樓的消失,意味著人生終歸不過是一場夢。從《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而言,最初一塊補天遺漏的頑石,經歷過一番人世間的夢幻之旅,由石變玉,享受了人間富貴,最后又復歸“青埂峰下”,實在是人生升華后的平靜。
《紅樓夢》提供了一個修行的樣本,也展示出曹雪芹先生內心的苦悶。曹先生以修行之舉構思此書,說出了無限的禪意,也詮釋出人生終究是一場空的道理。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拋卻富貴、回歸本體、心性自然則應該是一個讀者應該參悟的禪理。《紅樓夢》通過前后鮮明的對比、人物參禪悟道的對話描寫,還有眾多充滿禪意的詩,勸說世人不要一味貪戀紅樓,而應知道世間的一切“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北禪的修煉之悟語與南禪的頓悟之思想,皆可從《紅樓夢》里找到。從頓悟禪意的路徑而言,《紅樓夢》里的妙語禪理,值得讀者細心琢磨。
賈寶玉是曹雪芹極力刻畫的修行人物。這個青埂峰下的頑石,一個神瑛侍者,來到人間變成了一個寶玉。寶玉的美質,看似與頑石不同,但從根性而言,石頭是其根本的屬性。頑石的自然素樸,代表著一個人的原始狀態,寶玉之所以最后復歸到青埂峰下,是經歷了“由空入色,因色生情,情后頓悟,由悟入空”的一個過程的。假如沒有這一番游歷,那塊頑石不知道生性自足的道理,會繼續貪戀人間的富貴。賈寶玉是一塊寶玉,擁有了世間的榮華富貴,但他根性上的石頭本色,預示著他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紈绔子弟。在經歷了大情大愛的人間漂流之后,他感覺到“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才有“見女清心,見男污濁”的感覺。從肉欲到意淫的歷練,讓賈寶玉看到了社會的矛盾、人欲的骯臟,頑石本性的回歸,讓他沒有失去人性的悲憫。過往的一切,僧道的禪機,姐妹們的點撥,讓賈寶玉修行圓滿。盡管后四十回更多學者傾向于是續作,但也有學者指出,后四十回對禪理的闡釋以及諸多人物的交代回應,符合前八十回的故事發展脈絡。
從某種意義上說,僅僅把《紅樓夢》看作是一部悲劇是不夠的,以修行的心態看《紅樓夢》,或許會有另外的收獲。黛玉之死讓寶玉萬念俱灰,但生活的現實又讓他與薛寶釵圓房生子,有學者據此說明后續篇章的荒唐,也有學者說這恰好說明寶玉參透禪理的升華。人生本是一場夢幻之旅,寶玉最后的出家和歸于青埂峰下,不只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而是其歸于平靜的外在體現。頑石的去而復歸,說明了更多意味深長的道理。
賈寶玉“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的參悟,總沒有林黛玉“無立足境,方是干凈”的參禪頓悟來得徹底。林黛玉有點像慧能。《紅樓夢》給讀者講述了慧能的故事,曹雪芹先生沒有出家,但作為一個居士,佛教故事和義理構思出現在書中,別有一番意趣。
《紅樓夢》里的《好了歌》《飛鳥各投林》《虛花悟》等,看似悲觀,讀來令人心灰意冷,但細加琢磨,這是多好的提醒!人生得意須盡歡之時,考慮醉酒后的跌跤或腦梗;高高在上時,多想貧苦的百姓;青年人多想想那些羸弱的老人等等,這是現代文明人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從凋敝中看到希望,從真實中看到虛無,從富貴中看到貧窮,從歡笑中感受悲涼,是理性認知的表現。許多老同志退休后,回顧自己的上半生,有的扼腕嘆息,有的悔恨不迭,就在于在崗時忽略了及時反思和調整。《紅樓夢》給讀者提供了禪意的思維和視角,讀通了《紅樓夢》,有益于個人修行。
有人從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推演出曹雪芹“原應嘆息”的本意,又從其丫鬟的名字,意味著“琴棋書畫”的修行,曹雪芹是一位思維縝密的作家,以巧取人名來暗藏禪意表達,也是他的一貫手法。而在對琴棋書畫修行的賦詩表達中,讀者可以感受琴聲的高雅(預示元春的尊貴),下棋的心氣競爭(預示著迎春的悲慘命運)。《紅樓夢》在大觀園里的對詩,所出之作,皆有深意。既描寫了人物的命運,又暗含了各種禪意。無論是累加修行還是頓悟,曹雪芹在向讀者闡明好壞互相依附的道理。不要追求一時的光鮮而忽視人生不過一場夢幻的真實性。在太虛幻境里,“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曹雪芹懂得生活的辯證法,讓賈寶玉從虛幻里最終走出來。難得曹雪芹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描繪出了這諸多禪意,讀者才不會“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了。
某物流老總用禪理管理現代企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就在于他考慮到了企業員工的心性使然。世界因果相生、每個人皆佛性十足,讓員工看到開發內心純凈之美的重要性,認識到這個世界諸多事情會循環回歸的道理,就能讓更多員工明白向社會捧出真心實意的重要性。曹雪芹在那個時代,苦悶得不到排解,用禪意構思小說,成就一代文豪。
現代企業家從佛理中參禪悟道,也有其內在邏輯性。懂得敬畏,知道好壞相互轉化的道理,對一個現代管理者保持頭腦清醒十分重要。佛教的因果報應、人生輪回思想中固然有不少有悖于現代倫理的文化,但一個參透佛理的企業家,就會像曹雪芹一樣,把儒釋道的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管理手段,就會其不足。我猜想,物流企業家一定讀過《紅樓夢》,他有發自內心的慈悲情懷,才會真心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戴榮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