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中國基建鬧了個大"烏龍",本打算耗資3億在荒漠建個發電廠。沒想到10年后,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場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基建隊還無意間攻克了一個世紀難題!
“綠化沙漠、牧光結合。”
明明是搞基建,建太陽能發電廠,怎么會有牧場的出現,要知道這太陽能發電廠出現的地方,是沙漠化最嚴重的地方,別說是青草,就連是水源都沒有多少,怎么會出現能夠讓牧羊生活的牧場?
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消息都一陣懷疑,發電廠大家理解,養羊大家也理解,但是把發電跟養羊結合起來,實在是匪夷所思,難道是太陽能發電板是能吃的飼料嗎?
這當然不是,事實上當這座太陽能發電廠建立之初,就沒計劃會有青草和羊群的產生,他們需要的只是沙漠的光和熱,塔拉灘的光熱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比較領先的,我國選擇這個地方自然也是存著利用這塊沙漠的想法。
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中國都是對光熱資源利用的最充分的國家,太陽能也是我國非常重視的領域,塔拉灘只是一個試點,那里的土地,98%都是沙土,沒有牧草生存的空間,也沒有羊群生長的空間。
當時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工作之后,工作人員對治理沙漠并沒有計劃,因為當時項目通過的時候就沒想著治理沙漠,專項的人就要由專業的人來做,也不會有人選擇到共和縣做綠化,這里的條件太過惡劣,基本上不具備綠化的價值。
但很快相關的工作人員就發現,自從光伏發電板建立之后,總有一些小動物在光伏板下面曬太陽,甚至發電板下面會有濕潤的土壤,逐漸有一些幼小的綠苗出現,逐漸光伏板下面也長出了青草,成為了眾多動物寄居的地方。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塔拉灘獨特的氣候,白天光熱強度大,晚上會有很多的凝結水順著光伏板滴落在地上,不自覺的涵養水源,同時因為光伏板的獨特擺列,對當地的氣候也造成了一定的改善,風速降低,被風卷起來的風沙也開始變少,原本沙土化的塔拉灘有了綠化的趨勢。
意識到這情況,發電站的工作人員決定跟當地老百姓合作,由于發電板的覆蓋作用,大量的綠草出現,阻礙了光電板吸收陽光的效率,就讓當地老百姓養羊去啃食這些生長在光電板下面的雜草,越是靠近光電板的地方,綠化程度也就越高。
為什么發電站自己不出錢割掉這些雜草呢,一方面這些雜草來之不易,也算是綠化,全部割掉心疼,綠化重要,光電板發電也依舊重要。
再加上塔拉灘的范圍比新加坡還大一點,要是靠人力清除雜草十分困難,動用大機器,還容易損傷光電板,所以才出現了這樣一種牧光結合的產物,結合養羊、綠化、發電、跟龍羊峽水電站、青海湖相結合,塑造了這樣一種生態。
當然這樣的成績是很難被替代的,也是因為這幾年氣候西移,不少在新疆西藏的人應該都發現了那些地區的降雨量增加,氣候變得更加溫潤,但塔拉灘的生態模式是值得被更多的地方借鑒的,也完全可以成為治理沙漠的新方法,產研學三度結合,這才是科學家為人民做事的正確模板。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探秘青海塔拉灘光伏“藍海”的“綠電”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