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煒倫
從“東郊”農田躍變至國家級CBD,珠江新城三十余年的巨變有目共睹:國內第一家購物中心天河城開業,彼時的“亞洲第一高樓”中信廣場崛起,省博物館、廣州大劇院、小蠻腰等現代建筑陸續建成,與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等標志性建筑勾勒出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天河CBD一躍成為全國三大中央商務區之一。
如今,號稱“宇宙中心”的珠江新城,其版圖仍在持續擴張!
根據《珠江新城東區優化提升城市設計概念方案征集》公告,要求通過珠江新城東區聯動核心區及國際金融城,融合數字科創、公共服務、綠色休閑等功能,探索打造成為鏈接珠江新城CBD和金融城的橋梁及中心地帶,根據中標方案,珠江新城東區將以“花園城市”設計風格,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
天河區還明確提到,隨著花城大道、員村二橫路主骨架路網的穩定,以及二棉廠、面粉廠、絹麻廠等地塊的調規獲批,珠江新城功能東延的首個戰略支點、承載城市東擴戰略的金融城西區正迎來關鍵性的空間重構,串聯起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CBD黃金三角,推動廣州CBD版圖轉向多極協同重大躍遷。
關鍵道路優化升級:打通三大CBD的“任督二脈”
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CBD這三大區域匯聚了廣州最密集的金融、科技和商貿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力的核心引擎之一。如何串聯起它們難以復制的區位優勢、交通樞紐功能、高端產業聚集及生態景觀優勢,形成疊加效應?交通道路的優化升級是關鍵。
臨江大道天河區段即將全程貫通
西起廣州大道、向東一直延伸至黃埔魚珠的臨江大道,途經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可駛入車陂南隧道直通琶洲CBD,沿線分布著廣州大劇院、省博物館、海心沙等地標,與珠江夜景交相輝映,被稱作“廣州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干道,自2023年啟動關鍵節點建設以來,已陸續完成隧道工程、東延線貫通等階段性目標。
尤其是去年10月,臨江大道隧道西往東方向通車,從珠江新城驅車至新港東路的通勤時間縮短至5分鐘,徹底告別繞行科韻路、琶洲大橋的擁堵歷史。今年3月,臨江大道天河區段通車也進入了倒計時,目前已基本建成僅剩環城高速東圃大橋西側兩三百米路段,建成后可實現全程通車。
道路“十字形”骨架縫合兩大CBD
據悉,珠江新城東區與金融城起步區之間的金融城西區將以花城大道、員村二橫路為抓手構建道路“十字形”骨架。其中,花城大道作為連通天河濱江重點平臺核心區的城市大道,西接珠江新城,東達金融城起步區,根據已審議通過的《天河區金融城西區員村二橫路西側地塊(AT0807規劃管理單元)與主骨架路網調整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花城大道向東僅通車至華南快速東側的員村南街,規劃圖示意東延至車陂路共有在建段2.5千米,其中未連通路段約2千米,極大地影響了珠江新城與金融城起步區的資源流通。
此次調規,將花城大道中段線型向南偏移,協調地鐵線位及現狀權屬地塊、減少道路拆遷量,建成后將成為縫合珠江新城與金融城起步區的重要紐帶。
根據規劃,花城大道將保持城市主干路標準、雙向八車道規模;而作為金融城西區“十字形”路網的縱向道路,員村二橫路保持城市次干路標準、雙向六車道規模,同時,員村二橫路北段紅線避讓西側連片國有權屬住宅,南段向西偏移以協調地鐵11號線線位及地鐵出入口,避讓小產權房。
調規后,金融城西區將形成主要對外道路有花城大道、臨江大道、黃埔大道、員村二橫路、員村南街等“三橫兩縱”的干道路網結構,將正式串聯起象征著廣州財富與產業的“珠金琶”三大CBD。
數字產業集聚:珠江新城功能東延蓄勢待發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引發世界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推進“AI+”行動,強調“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培育算力產業生態”。
當前,國家、各省市紛紛以數字經濟筑牢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地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樞紐,廣州將通過《數字廣州建設總體規劃》,力爭到2030年建成數字中國標桿城市;到2035年,廣州數字活力將全面激發,數字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力爭成為全球數字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其中,天河區作為核心承載區,明確將人工智能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目標2025年產業規模突破400億元,并建設“人工智能融合創新先行示范區”。
依托深厚的金融產業底蘊,珠江新城布局數字產業有著先發優勢。據了解,珠江新城東區東臨廣州金融城,南望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北接環五山策源區,該片區將依托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帶,為互聯網科技、軟件開發、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數字核心產業提供全鏈條綜合服務,推動灣區數字科技與金融資本驅動示范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功能中樞的建立,助力破解珠江新城與金融城兩大核心區空間割裂現狀。
目前,珠江新城東區半徑5公里內集聚全市頂尖AI高端人才,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每年輸送大量相關專業畢業生,通過現有金融、互聯網企業聚集效應,定能吸引更多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打造新一代人居示范社區:構筑全新城市濱水天際線
由于歷史住宅數量多、規劃調整周期長等種種原因,珠江新城東延片區直至近兩年才加快推進發展步伐。今年年初,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天河區分局進一步討論研究規劃方案,將珠江新城、馬場、琶洲、金融城的區位特征,結合數字創新、智慧金融和低空經濟等新興業態和高端服務業的需求,加快推進片區的規劃編制。
2024年下半年,央企保利發展以近200億元接連拿下面粉廠地塊、絹麻廠地塊,為推動珠江新城東區的升級提供了強大的信心,兩宗地塊將打造新一代人居示范社區,也為高端市場回歸“珠城珠水”釋放強烈信號。
根據上述規劃,保利面粉廠地塊、絹麻廠地塊所在片區的綠地結構同樣以道路“十字形”骨架為基礎,將構建串聯珠江公園、馬場、二棉廠、天河公園與金融城西核心區的公共活力核心與形象大道,整體慢行系統以三徑漫游,多元互聯,文遺徑、碧道、騎行道交織成網。兩宗地塊坐擁優良公共生態景觀面,其開發將實現割裂濱水空間的“縫合”、區域功能與景觀的“縫合”、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態的“縫合”,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據了解,絹麻廠地塊轉化而來的保利天曜即將正式亮相,現階段,保利天曜已陸續對項目周邊的道路等生活配套進行升級改造,將煥新項目毗鄰的椰林路、棕林路及規劃中的麻石東路;設置雙向四車道完善區域的道路交通網絡,緩解主干路的交通壓力。同時,保利發展還將對項目旁邊規劃的綠地公園進行升級打造,為片區提供全新的休閑娛樂場所。
作為串聯起珠江新城與廣州國際金融城兩大CBD的中心樞紐、臨江大道天河區段的關鍵一環,坐擁不可比擬的核心資源,保利天曜將以珠江前航道稀缺江景資源為基底,融合城市更新與生態人文,打造珠江新城近十年首個低密濱水奢宅,與面粉廠項目共同構筑廣州臨江經濟帶上嶄新的城市天際線,促進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CBD形成黃金三角完整閉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