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的硝煙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開啟對我國加征關稅的“貿易戰”后便彌漫開來。此后幾年,雙方在關稅問題上摩擦不斷,你來我往。
2025年,這場關稅交鋒更是愈演愈烈,2月1日,特朗普政府對我國商品加征10%關稅,3月4日又加碼10%,我國也在3月10日對美國商品加征15%關稅予以回應。
到了4月,美國再度提高對我國輸美商品“對等關稅”稅率,我國也相應提高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
在這場關稅戰中,雞爪有著特殊地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雞爪消費國,而美國本土幾乎不消費雞爪,美國養雞戶長期依賴我國市場消化雞爪這一副產品。
然而,隨著關稅不斷疊加,美國雞爪出口至我國的成本大幅增加,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成為中美關稅戰下的一個典型犧牲品。
一、事件影響1.對美國農民的影響
關稅疊加讓美國農民苦不堪言。到2025年4月,美國雞爪出口至我國的關稅累計疊加至99%,價格直接翻倍,這使得美國雞爪在我國市場徹底失去競爭力。
我國市場上,巴西等國的雞爪成了美國雞爪的替代來源,美國雞爪搖身一變成為“奢侈品”,幾乎無法進入我國市場。
美國養雞戶對我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極高,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雞爪消費國,而美國本土幾乎不消費雞爪。
長期以來,美國養雞戶都靠我國市場來消化雞爪這一副產品,要是賣不出去,就得額外花錢去銷毀或填埋。
而且,美國養雞業高度依賴整雞加工后的副產品利潤,雞爪滯銷會讓每只雞的利潤大幅縮水,甚至導致養雞場整體虧損。
美國為了向我國出口雞爪,經歷了長達二十年的反復談判和貿易妥協,可如今高關稅直接切斷了這一渠道,未來重新談判的難度極高。
再加上近年來美國禽流感頻發,本就限制了雞爪出口量,關稅戰更是讓美國雞爪庫存積壓、產業鏈崩潰。
美國農民把雞爪視為“中美關系晴雨表”,如今這“象征”成了“絕望”的代名詞,不少農民對特朗普政策強烈不滿,直呼“我們支持特朗普,可他卻在毀掉我們的生計!”
2.我國農民的影響
中美關稅戰給我國農民帶來了一些機遇。由于美國雞爪因高關稅難以進入我國市場,產生了進口替代效應,我國本土的雞爪養殖和加工產業迎來了發展契機。
國內市場對國產雞爪的需求增加,價格也可能隨之上升,這能讓從事雞爪養殖的農民收入增加。
同時,政府可能會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更具競爭力的農產品,這有助于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
不過,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國際市場波動較大,如果關稅戰局勢緩和,美國雞爪可能會重新進入我國市場,對本土雞爪產業造成沖擊。
而且,農產品價格不穩定,可能會影響農民的收益。
此外,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農產品的質量和技術要求也在提高,我國農民在技術創新方面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二、現存問題和痛點1.美國方面
美國雞爪產業如今深陷困境。關稅困境首當其沖,到2025年4月,出口至我國的關稅累計疊加至99%,這讓美國雞爪價格翻倍,在我國市場毫無競爭力可言。
市場喪失是另一大難題,我國市場上巴西等國的雞爪成了美國雞爪的完美替代,美國雞爪幾乎被拒之門外。
產業鏈崩潰更是讓美國雞爪產業雪上加霜。美國養雞業高度依賴整雞加工后的副產品利潤,雞爪滯銷使得每只雞的利潤大幅縮水,眾多養雞場陷入虧損。
美國為打開我國市場歷經二十年談判,如今卻因高關稅前功盡棄,重新談判難度極大。再加上近年來禽流感頻發,進一步限制了雞爪出口量,庫存積壓嚴重,整個產業鏈搖搖欲墜。
2.我國方面
我國農業也面臨著一些潛在風險。國際市場波動是一大挑戰,中美關稅戰局勢變幻莫測,若關稅戰緩和,美國雞爪可能重新進入我國市場,對本土雞爪產業造成沖擊。農產品價格不穩定也是個問題,價格的起伏會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
此外,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農產品的質量和技術要求不斷提高。我國農民在技術創新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和學習,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個人看法
中美關稅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從美國雞爪產業的困境就能看出,貿易戰帶來的是兩敗俱傷。美國農民遭受巨大損失,產業鏈崩潰,生計受到嚴重影響;我國農業也面臨著國際市場波動和農產品價格不穩定等潛在風險。
貿易合作本應是互利共贏的,雙方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只有摒棄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合作與交流,才能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希望未來中美能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重回合作正軌,讓兩國農民都能從中受益。
四、我國農民的準備1.產業調整
我國農民應敏銳洞察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種植結構。鑒于中美關稅戰帶來的市場變化,可適當減少受國際市場沖擊較大農產品的種植,增加國內需求旺盛、具有進口替代潛力農產品的種植。
比如,隨著美國雞爪進口受阻,可擴大本土雞爪養殖規模。同時,發展特色農業也是不錯的選擇,挖掘本地獨特的農產品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2.技術創新
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關鍵。我國農民要積極學習和應用新的農業技術,如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灌溉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此外,也應關注轉基因等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但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應用。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
3.市場拓展
我國農民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在國內,可借助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會等渠道,將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在國際上,要關注全球農產品市場動態,尋找新的出口機會。
同時,加強品牌建設也不容忽視,打造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品牌優勢開拓市場,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