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時30分前,吉林石化公司第二ABS車間G-ABS單元內操王浩驊都會端坐在DCS控制臺前。他的指尖劃過前一班的操作記錄,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各類工藝參數。“浩驊哥,8點才交接班,你這來得也太早了!”同事遞過交接本笑道。“提前摸清裝置‘脈象’,心里才踏實。”他指了指屏幕上跳動的曲線,“這可都是裝置的‘心跳’啊。”
2月7日10時23分,一串異常數據被正在監盤的王浩驊發現,原來2RCO爐膛溫度在無指令狀態下飆升,超出工藝上限!他馬上抓起對講機,聯系班長蘇陽派人到現場確認。10分鐘后,在班長蘇陽和同事的密切配合下,系統顯示溫度已回落至安全閾值。事后排查,這次異常是天然氣發生波動導致壓力激增。“多虧王浩驊提前預判調整,否則問題會很棘手。”車間技術員邢澤說道。
王浩驊
在班組年輕人眼中,王浩驊就是“暖男”王哥。2023年入廠的新員工郭金宇首次獨立上崗時,面對復雜的DCS數據急得滿頭大汗。“別慌,先看壓力曲線是否伴隨流量波動……”王浩驊的手掌穩穩按在徒弟肩頭,一步一步帶著他逐項調整工藝參數。
如今,已成為生產骨干的郭金宇每次回想到當時的場景,心里都會充滿對王浩驊的感激。他常說:“正是有王哥的精心指導,我才能熟練地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在短時間內就實現獨立頂崗!”
今年2月,青工張旭為搬家費用發愁的消息傳到王浩驊耳中。次日清晨,穿著工裝的他開著車來到張旭宿舍樓下。“王哥,這怎么好意思……”“廢什么話!東西捆緊點,咱們速戰速決……”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他扛著各類搬家物品樓上樓下跑了六七趟,工裝后背結滿冰霜。
王浩驊注重持續學習與實踐,工作中遇到新工藝或參數調整時,便會主動查閱資料并向同事請教,深入鉆研每個細節。在研究G-ABS單元凝聚系統工藝用水優化時,他利用業余時間反復分析操作視頻,對比生產數據并模擬推演,在精準掌握流程的基礎上,他還提出在干基負荷小的時候,廢水泵由雙泵改為單泵運行,降低真空泵循環水量和閃蒸干燥器水量等合理化建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哪有啥天賦,不過是多看幾遍參數、多問幾個為什么。”面對贊譽,王浩驊笑得靦腆。
當晨光再次漫過DCS控制臺,王浩驊的身影依舊挺得筆直,在那方閃爍著無數光點的屏幕前,一位普通勞動者正用忠誠與熱愛,守護著生產線的每一次呼吸與心跳。
(勞動新聞記者 王敦富 通訊員 田豐華 滕金鵬)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