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貝森特竟表示要威脅要讓中概股退市當作談判籌碼。
這消息讓大家很焦慮,難道中概股真要就此折戟?這對A股有何影響?
其實大家沒有關注到更關鍵的因素上,今天我就給大家仔細講講。
文末還有超實用的股市數據干貨,可別錯過!
一,中概股要被退市?
我們先來聽聽專業機構的看法。瑞銀就明確指出,這個事件的影響不大。
香港特區財正司司長陳茂波更是第一時間發聲,指示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和香港交易所做好準備,務必讓香港成為回流中概股的首選上市地。
其實2021年,老美就用《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試圖給中概股使絆子。
但今時不同往日,我們早已不像毫無還手之力了。
許多大型中概股早已未雨綢繆,在美股上市的同時,成功登陸港股,實現兩地上市。
如今,港股承載著這些企業約60%的總市值,而美股那邊的市值不過4600億美元,還不足2021年底1.1萬億的一半。
南向資金的表現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多年來,南向資金持續大規模流入港股,成為港股市場舉足輕重的穩定力量,僅今年以來,南向資金便頻繁掃貨。
二,我們已做好準備
所以,真要是ADR退市,也不必過度恐慌,不僅對港股形成不了什么威脅,A股也不必驚慌。
其實出于對企業長期價值的認可,必然會有部分資金追隨中概股離開老美市場。
只要能妥善解決好承接問題,不僅能留住一大批優質上市公司,還將吸引來大量增量資金,為市場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就拿之前幾家電信運營商從美撤港來說,后續不也迎來了一波大漲,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的價值與潛力。
所以說我們這的決心是很堅決的,但我們也要清楚,不要以為我們這有GJD托底就萬事大吉了,托底并不意味著會形成賺錢效應,也不意味著所有股票都會漲。
在資本市場,從來不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簡單邏輯。不能僅僅因為一則新聞,或是一個看似利好的消息,就盲目跟風、隨波逐流。
我們不能陷入羊群效應,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很多散戶是接觸不到市場中的有價值的信息的,所以很多人對市場的了解是不夠清晰全面的。
但是機構不一樣,機構沒有散戶的信息差,還有著豐富的信息渠道和專業全面的分析能力,機構的選擇肯定是經過全面衡量和專業分析的,他們的選擇更加靠譜!
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緊緊聚焦在機構資金的選擇上,深入研究機構資金的行為。
只有被資金持續關注、積極交易的上漲,才真正具備賺錢潛力,看下圖:
我有一套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最近就拿旭光電子的機構交易情況做了個數據圖。
在這圖里,橙色柱子代表的就是「機構庫存」數據,通過它,機構資金的行為,一眼就能看清楚。
很多人覺得機構交易很復雜,其實現在計算機技術這么厲害,量化分析到處都在用。借助量化大模型分析交易數據,就能知道機構資金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從這張圖上,能清楚看到「機構庫存」數據越活躍,股價漲得就越猛。
股價漲跌靠的就是資金,機構大資金頻繁買賣的股票,往后上漲的可能性更大。
這套大數據系統在分析整體交易行為時特別好用。市場波動大的時候,用它就能判斷股票下跌,到底是短期市場情緒造成的,還是機構不看好這股票了。
下面這張圖整理了5000多只股票,哪些有機構資金參與,一看便知:
看看這圖,股票里機構資金是什么情況,大伙心里立馬就有數了!
今天就先講到這兒,要是還想知道更多實用的股市干貨數據,可一定得關注我!
聲明:
我分享的內容僅供參考,要是有侵權問題,馬上處理。
不推薦具體股票,也沒有會員群,跟任何組織都不存在利益往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