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里常有家長問:“孩子瘦瘦小小,動不動感冒,怎么吃都不長肉,是不是缺營養了?”其實,這類孩子往往不在“吃得少”,而在于“吸收差”。
中醫講“脾為后天之本”,脾虛的孩子,吃再多好東西也運化不了,反而可能積食、生濕。這時候,一味補營養不如先調脾胃。
今天,邀請到宏韻中醫董秀蘭主任,來分享一個“平價補品”——雞蛋。用對了,能幫孩子補足氣血,打好長高的基礎。
大家可以作為干貨小知識點贊收藏學習起來
雞蛋,性平味甘,歸脾、胃經,能補陰血、益脾氣。它不像大魚大肉容易生濕膩脾,反而容易被消化吸收,特別適合脾虛的孩子。
蛋清偏涼,能潤燥;蛋黃偏溫,能補血。一個雞蛋陰陽兼顧,慢慢吃,氣血就能一點點攢起來。
但單吃雞蛋還不夠,搭配對了,效果翻倍,比如:
一、雞蛋+紅棗枸杞粥:紅棗補脾,枸杞滋腎,和雞蛋一起煮粥,適合面色黃、睡不踏實的孩子,幫氣血從脾胃化生到全身。
二、雞蛋+紫蘇葉湯:春天溫差大,孩子容易受涼流清鼻涕。紫蘇解表散寒,雞蛋扶正,喝一碗微微發汗,把寒氣趕出去,還不傷正氣。
三、雞蛋+百合銀耳羹:長期咳嗽、大便干的孩子,多是肺陰不足。百合潤肺,銀耳養胃陰,加上雞蛋的滋養,能潤而不滯。
春天是肝氣升發的季節,肝主筋,腎主骨,孩子長高全靠肝腎的精氣推動。雞蛋補脾,能讓肝脾之氣順暢疏泄,腎精充盈,自然能夠長高長肉。
就像門診這個8歲的男孩,身高比同齡人矮半頭,每個月至少感冒一次,一病就拖十天半月;家長說孩子吃飯挑食,愛吃零食,大便總是不成形。
董秀蘭主任發現他舌苔白膩,脈細弱,是典型的脾虛濕困,氣血生化不足,衛氣不固。
于是用雞蛋搭配炒白術、山藥煮羹,早晨空腹吃,配合少量太子參泡水。
一個月后,孩子大便成形了,感冒間隔明顯拉長;三個月后,臉色紅潤,身高長了2厘米。
中醫調理這類孩子,原則是“健脾不在補,而在運”。
雞蛋就像一把鑰匙,能打開脾胃吸收的通道。春天抓住陽氣升發的時機,用對雞蛋,孩子長高長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當然,如果孩子癥狀嚴重,還是要及時就醫!大家可以點贊分享多看幾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