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產業強。當前,都江堰市聚焦“立園滿園”,凝聚同心合力,找準發展路徑、拿出攻堅舉措,加快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共青團都江堰市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重要職責,激勵并引導廣大青年建功立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推青年事業發展,服務青年成長。共青團都江堰市委聯合市融媒體中心特推出“我們園區的年輕人”系列報道,講述青年堰工在“立園滿園”行動中拼搏奮斗、創新創造的生動故事,感受其勇立潮頭、奮發有為的澎湃心跳,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都江堰新篇章匯聚青春力量。
四月的都江堰,春和景明。都江堰精華灌區糧果產業園內,一片片獼猴桃藤架蜿蜒起伏,新發的嫩葉亭亭于枝頭。代朋200多畝示范基地也迎來了疏花期,一上午,他的電話響個不停,有商家提前預定下半年定單,也有國外客商預約見面洽談時間,還有協會組織座談商討下一步工作計劃……作為都江堰獼猴桃第三代創業者,代朋把夢想種進土地里,用互聯網思維澆灌成長,助力都江堰獼猴桃從國內走向國際,2024年實現海外定單突破2000噸的好成績。
突破
從“深巷好酒”到國際訂單的跨越
“都江堰獼猴桃走進中國香港第一天,加油努力推進川貨出港。”“成渝雙城經濟圈首批80位鄉村振興帶頭人頭雁班外訓,在都江堰獼猴桃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開班。”“都江堰獼猴桃參加第二十一屆農交會,引來多方關注?!薄炊冀攉J猴桃種植人的朋友圈,好消息接連不斷、振奮人心。都江堰從1979年開始種植獼猴桃,這座因水利工程聞名于世的城市,用四十多年的光陰將獼猴桃產業澆灌成一條奔涌的“金色長河”。這其中,融進了幾代獼猴桃人的辛勤汗水。
從第一代果農揮鋤開荒,到第三代以代朋為代表的“新農人”開拓創新,都江堰獼猴桃探索出了一條從傳統種銷邁向全球化視野的產業躍遷之路。
從小在獼猴桃地里玩耍,吃著獼猴桃長大的代朋,對“好酒也怕巷子深”這句諺語有著深切體會。“2015年以前,都江堰獼猴桃銷售面還是比較窄?!北M管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四十余年的種植經驗,傳統分散經營模式卻導致果品品質不一、即使有好產品也賣不出好價錢的困境。
帶著對土地的眷戀與市場洞察返鄉創業,2012年至2018年,代朋多次去世界獼猴桃種植地新西蘭全面考察和學習種植新技術,并參與川內多家獼猴桃現代園區的打造。“實行規?;?、科學化種植,有了好產品才會有話語權。”代朋在自己的種植基地先行先試,引入物聯網監測系統,實時調控水肥光照;聯合科研機構優化品種結構,將果肉甜度、保鮮周期等指標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農業不是靠天吃飯,而是用技術說話。”代朋的“實驗室式種植”理念,讓畝產效益提升30%。有了好產品,代朋注冊了“小金礦”品牌開拓市場。
“從試吃、先買后付開始,逐漸地,我們打開了國內市場?!贝筇寡?,他曾經帶著團隊于凌晨三點早起搶攤位。如今,在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西郊國際市場、浙江嘉興市場等大型貿易市場,都江堰獼猴桃聯系人代朋的大幅招牌高高懸掛非常顯眼。
經過近10年時間開拓,代朋總結了一套“內外兼修”的市場邏輯:對內,通過電商直播、社群營銷打造“網紅水果”,讓“小金礦”躋身新消費品牌榜;對外,借力“一帶一路”打通跨境冷鏈物流,以“國際認證+定制化服務”突破貿易壁壘。2024年海外客商搶訂2000噸的“戰績”,正是對“都江堰標準”的最佳認證。正如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所言:“農業的全球化競爭,比的是誰能把產業鏈最前和最后一公里都攥在手里。”
創新
適用新技術延長供應鏈
4月10日上午,記者走進代朋位于天馬鎮金陵社區的小金礦現代農業冷鏈物流中心,這也是都江堰市最大的綜合農事服務服務中心,總占地面積近30000平方米,配套50個冷鏈倉庫,實現了都江堰獼猴桃、耙耙柑等果品儲藏、出庫、轉運全鏈條流程。
近年來,都江堰獼猴桃與四川省農科院、川農大等科研團隊合作,成功引種了瑞玉、東紅兩個品種。可如何保鮮,讓果品耐儲藏、延長貨架期?代朋再次開發了自己的“朋友圈”,引進了武漢華中農業園藝林學學院副教授曾云流的“大帳”耐儲藏技術。
長期以來,國產獼猴桃給消費者留下“硬著不能吃,軟了吃不贏”的印象,代朋解釋,獼猴桃屬于后熟水果,采收時果實較硬,需存放一段時間后才能食用,但變軟達到食用標準后,保質期又較短。因此,采摘時機、保鮮及催熟方式對其品質影響極大,“吃一半丟一半”的原因正是在此。
代朋介紹,大帳技術的核心是通過模擬獼猴桃在果筐內的自然堆疊狀態,建立了單個獼猴桃尺度的大帳氣調微環境模型,采用數值模擬方法,通過溫度控制就能讓獼猴桃軟下來。如今,通過數字化冷庫、智慧氣調艙,獼猴桃最久可放半年甚至8個月,需要銷售時,可通過控熟技術將硬果催熟成軟果。
如今,都江堰通過選育抗病品種,配套種植技術,結合即食控熟和綠色保鮮技術,全市獼猴桃種植面積10.3萬畝,年產12萬噸左右,帶動獼猴桃產業創造產值18.9億元,實現了“種好果、入好庫、賣好價”的目標。
激活
“青力量”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4月11日,韓國、臺灣的客商走進都江堰考察,代朋負責對接洽談都江堰獼猴桃精深加工事宜;12日,代朋跟隨師父晏志強及都江堰市農業農村局獼猴桃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唐合均前往蒲江一同會見新西蘭客戶,探討下一步合作事宜……看著徒弟成長得越來越快,晏志強不吝夸獎之詞,“人年輕、有沖勁、善經營?!?/p>
作為都江堰獼猴桃產業振興“帶頭人”,三十多年來,晏志強全身心投入到產業發展、創新過程中來,促進都江堰獼猴桃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目前取得了產業規模成都第一、品牌價值全國第三的矚目成績,都江堰獼猴桃已成為都江堰市現代農業支柱產業、農民增收重要引擎和鄉村振興重要載體。晏志強也獲得了“四川省勞動模范”“都江堰工匠”等稱號。為了傳承發揚工匠精神,晏志強和代朋形成了“師帶徒”關系,教授種植技術、交流運營理念、商討工作計劃等,如今,師徒倆各司其職,集中發力,一個個產業布局在碰撞中應運而生。
獼猴桃林下套種黃精、土豆等,讓土地價值最大化;引進削皮機,為客戶提供獼猴桃原漿;計劃引進四通道高配置分選機,精確分選出糖酸度一致的果品,確保品質再提升……今年38歲的代朋,以無限的“青力量”打破傳統認知,詮釋著“智慧農業”的生動內涵。
都江堰獼猴桃產業的蝶變,是一場傳統農業與現代商業文明的碰撞融合,離不開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的規劃布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都江堰市農業農村局團工委書記吳國艷表示:“市農業農村局始終以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為統攬,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陣地的凝聚鼓勵作用,以服務青年為切入點,通過搭平臺、引項目、宣政策、送技術、落實處,常態化開展服務‘三農’領域農業青年,著力推動青年與鄉村產業發展‘雙向奔赴’,團結帶領廣大農業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睋私?,近三年,都江堰市農業農村局先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政策、項目支持,整合資源撬動社會資本建成集冷鏈物流中心、農機設施設備服務中心和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點于一體的都江堰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同時,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專家教授對都江堰市高素質新型農業職業青年開展技術培訓和政策宣講。
從晏志強等老一輩農人的匠心堅守,到代朋等新生代的創新破局,三代人接力繪就的不僅是產業升級的路線圖,更揭示了鄉村振興的核心密碼——讓土地連接市場,讓技術賦能傳統,更讓青年看見希望。投身農業近10年,代朋深有體會:農村天地之所以“大有可為”,正是因為永遠有年輕人愿意相信,并為之奮斗。 如今,都江堰的獼猴桃藤仍在不斷延伸,它們攀向更高的支架,也攀向更遠的未來。(來源:都江堰發布 | 記者:繆英 王義)
主 辦 | 共青團都江堰市委員會
主 編 | 唐繼宗
責任編輯 | 瞿 丹
值班編輯 | 小團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