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占全省1/8耕地的徐州產出的糧食在全省和全國的份量嗎?
你知道徐州哪些土特產入圍國家重點建設的100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嗎?
你知道徐州有多少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嗎?
你知道徐州有多少條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旅行景點線路嗎?
共繪中國式現代化壯麗圖景,既要有繁華城市,也要有繁榮鄉村。徐州廣電聚焦鄉村振興大主題,推出《探新質農路 尋綠野鄉蹤——“走百鎮進千村”全媒體新聞行動》,探尋沃土里的智慧密碼,感受鄉愁里的生態畫卷,講述稻花香里的幸福故事。
今天,綠野“鄉”蹤讓我們一起探尋徐州農田里的“豐”景。
往期鏈接
徐州自然資源條件兼具南北之長,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自古有“彭城收,養九州”的美譽。全市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蘋果之鄉、大蒜之鄉、銀杏之鄉、中國根莖類農產品之鄉,全國五大蔬菜產區之一和國家商品糧基地。如今,徐州各地著筆“土特產”這篇文章,以小切口帶動產業,讓農民搭上致富快車,收入穩步增長。
科技領“菌” :小蘑菇撐起大產業
在徐州經開區徐莊鎮千菇園,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絢麗火花。這里不僅是蘑菇的王國,更是智慧農業的典范。占地 600 平方米的 12 棟方艙種植區域,仿佛一座未來農場,5G 智慧種植技術精準調控溫度、濕度、通風與光照,為蘑菇生長創造最佳環境,確保每一朵蘑菇都能茁壯成長,綻放出最佳姿態。
(5G 智慧蘑菇種植方艙)
榆黃菇曾因自然生長條件苛刻,形態不佳且產量有限。然而,在智慧方艙里,它煥發出新的生機。朵形美觀,產量大幅提升。種植周期縮短至 30 天,智慧平臺精準演算數據,管理人員只需設置參數,靜待收獲。平菇、雞腿菇等常見品種與金耳、靈芝等珍稀食用菌在這里共存,共同構成多彩的菌菇世界。
(迷你版小方艙)
千菇園還推出升級研學套餐,游客通過手機掃碼查看蘑菇生長數據,了解智慧種植原理,參觀蘑菇工廠,親手種植靈芝,感受智慧農業魅力。迷你版小方艙讓游客將 “小蘑菇” 的神奇帶回家,體驗即食即培的樂趣。如今,千菇園成為熱門打卡地,孩子們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觀察蘑菇生長,了解生長周期,親手采摘,感受豐收喜悅。這里不僅是美食天堂,更是孩子們探索智慧農業的活課堂。
打好“特”字牌:“徐州味道”香飄四方
農產品扎根鄉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產。土,不僅是氣候、土壤,還包括文化、地域。做好“土”字文章,要打開視野,用好鄉土優勢資源,實現農業由“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溫情”“賣文化”的轉變。如果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還要打好“特”字牌,在產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在品種上追求“特別特”,在品牌上追求“限量版”。
江蘇省哪里的黃瓜最優秀?在第二屆江蘇“好黃瓜”品鑒推介活動上,睢寧選送的黃瓜榮獲全省“好產品”特金獎、金獎。據了解,睢寧縣黃瓜種植集中在雙溝、王集等黃河故道沿線鎮,因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晝夜溫差大,所產黃瓜甘甜爽口,好吃又好看。為了提高黃瓜品質,當地還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技術,取得較好效果。
(沛縣安國鎮西瓜)
沛縣安國鎮的西瓜皮薄沙瓤,口感好。該鎮地處大沙河畔,有幾十年種植傳統。優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水源灌溉、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先進的種植技術,造就了安國西瓜早熟、皮薄、脆甜的特點。
農藝師朱守典介紹,安國鎮以前是個比較窮的地方,沙土窩,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用小拱棚種植西瓜,種植的西瓜都是本地銷售,上世紀到九十年代之后,這個技術開始改進,種植西瓜已經打開銷路。如今以8424、小黃人等優良品種為主打,靠高品質設施瓜菜產業,被央視多個欄目報道,走出一條有著鮮明特色的鄉村振興路,獲得“西瓜之鄉”美譽。
近年來,徐州市深入貫徹實施“品牌強農 營銷富民”工程,培育提升了一大批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忠誠度的“三高”農業品牌。目前,全市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達17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近三年認證1107個,逐步走出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品牌強農興農之路。
以“蒡”“椒” 傲:科技激活 “芯” 動能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牛蒡,這一兼具藥食價值的神奇植物,憑借其蘊含的豐富營養,在民間贏得了“東洋參”的美譽。徐州沛縣,被譽為“牛蒡的搖籃”,其中河口鎮獨占鰲頭,種植面積占比高達七成。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一個令當地人引以為豪的佳話:2016年,20克來自沛縣河口鎮的牛蒡種子,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共赴了一場太空之旅,從此,“航天牛蒡”成為了河口鎮的一張閃亮名片。
牛蒡種植讓河口鎮農民鼓起了“腰包”,但是在牛蒡引種期,種子主要靠日本進口,且長期受外國壟斷,培育國產牛蒡種子尤為重要。
“以前,我們仰賴進口種子,不僅價格昂貴,還時常受制于人。”談及過往,沛縣河口鎮航天牛蒡育種基地負責人張鳳華說,隨著自有航天種源的誕生,這一局面得以徹底扭轉。“航天牛蒡”不僅展現出卓越的抗病蟲害能力,其產量與品質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河口鎮的雙葉食品公司作為牛蒡深加工領域龍頭企業,去年一年的加工量高達近6000噸。其精心打造的低溫冷凍牛蒡制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大受歡迎,更遠渡重洋,成功登陸日本、韓國、美國等國際市場。
“航天牛蒡”的培育與推廣,不僅破解了種源受制于人的困境,更為河口鎮的牛蒡產業鋪設了一條自主創新的康莊大道。未來,隨著航天種源的大面積種植,河口鎮將乘勢而上,進一步擦亮國產種源的品牌形象,讓牛蒡產業成為推動鎮域經濟發展、造福百姓的支柱產業。
在徐州沛縣敬安鎮,這個因辣椒制種而聞名的小鎮,正以科技為筆,描繪著辣椒產業的新畫卷。
(農民晾曬辣椒種)
辣椒育種是沛縣敬安鎮的特色傳統產業,至今已有近 50 年的發展歷史。目前,敬安鎮辣椒制種基地制種面積 1.8 萬畝,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集中度最高、品種最多、質量最穩定的辣椒制種生產基地,畝產值平均 4.5 萬元,銷售額達 8 億元,產銷占據全國辣椒育種市場的“半壁江山”。
科技賦能,讓辣椒制種產業 “辣” 么耀眼奪目。走進位于敬安鎮的恒潤高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16棟溫室大棚共培育200萬株辣椒苗,包括恒潤2號、恒潤5號等400多個品種,能滿足公司500多畝地和周邊農戶約3700畝地的種植需求。
敬安鎮通過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實施育苗、施肥、用藥、管理、收購、銷售“六統一”,全鎮辣椒育種種植戶熱情高漲。
敬安鎮還高度重視辣椒制種產業科技創新,積極引進現代農業技術,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優質辣椒品種,不斷提升種子抗病性、適應性和產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及其科研團隊在沛縣敬安鎮成立 “中國工程院辣椒院士工作站”,創建辣椒研發中心和院博辣椒研究院。在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累計育成新品種(系)128 個,辣椒高效聚合育種技術等高產、高效、優質、節本新技術8項,獲得國家、省、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6項,授權國家專利88項,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模式,推動辣椒制種產業飛速發展,充分滿足全國范圍內辣椒種植戶對品種的需求。
鄉村品牌:讓“土特產”變成金疙瘩
從默默無聞到以“航天牛蒡”聞名的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一根“上天入地”的牛蒡,讓河口鎮的產業之路不斷延伸。
“一頭蒜”成為致富的“金疙瘩”。在邳州,大蒜產業已形成一條集種植、深加工、貿易、研發、市場服務等為一體,一二三產相融通的百億級完整產業鏈條。
如今,徐州產出江蘇全省1/5的生豬、1/3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菌、奶業、肉鴨產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徐州還是著名的“四辣”——大蒜、辣椒、生姜、大蔥種植之鄉。此外,以肉鴨加工、水果罐頭、牛蒡系列產品為代表的一批深加工農產品,也把徐州味道擺上了“世界餐桌”。
“土” 可穩固產業根基,“特” 能發揮競爭優勢,“產” 為發展持續助力。土特產一頭連著農民增收,一頭連著農民美好生活,成為徐州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徐州強化規劃引導,提升科技支撐,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推動 “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 富民產業蝶變。
2025 年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全面振興吹響號角。徐州農產品發展的新作為,不僅體現在數據增長上,更體現在鄉村振興的深度實踐中。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共同見證農業新質生產力讓更多的農香持續“徐”來,在徐州大地這片“希望田野”上釋放出磅礴力量,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推動鄉村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奮力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撰稿 | 徐浩
徐州廣電編輯 | 李彥凝
一審 | 許騰飛
二審 | 張清 孫劍
三審 | 王經波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