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本是街頭巷尾最常見的招牌底色——它醒目、熱烈,象征著市井的煙火氣與商業的活力。然而,在河北廊坊三河市,一場轟轟烈烈的“去紅運動”卻讓紅色成了權力的禁忌。從醫院標識到奶茶店招牌,從農貿市場到連鎖商鋪,紅色被強行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端莊典雅”的淺咖、灰綠甚至黑白色。這場荒誕的“顏色整頓”,表面上是城市治理的“美學升級”,實則是權力任性的赤裸展演。
4月15日,廊坊通報三河市“廣告牌匾禁用紅藍黑底色”等問題,表示經初步核查,媒體反映的主要問題基本屬實。目前已對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免職處理,并責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全面整改。
行政權力的審美霸權:誰的“端莊”,誰的國際?
三河市這場“顏色整頓”的合法性基礎,是一份名為《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的文件。文件規定,除國際連鎖品牌外,禁止使用紅藍底色,要求招牌“色淺、淡雅、明快、協調”。更荒誕的是,三河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竟在公開場合宣稱“紅色代表火,讓人亢奮煩躁”,需用“暗色調”營造“學院風、國際化”。這種將個人審美偏好包裝成科學結論的言論,暴露了權力對市場主體的傲慢——官員們自詡為城市美學的“總設計師”,卻將商戶的生存需求與品牌文化踩在腳下。
耐人尋味的是,政策執行中處處可見“雙標”邏輯:肯德基的紅白招牌屹立不倒,蜜雪冰城卻被噴漆改色;國際品牌享受豁免特權,本土商戶卻要為“不夠國際化”買單。這種選擇性執法,本質上是用權力的尺子丈量市場主體的“高低貴賤”。當“國際化”淪為排斥市井煙火的政治修辭,當“端莊典雅”成為打壓商業活力的遮羞布,所謂的城市規劃,不過是權力審美對市民主體性的粗暴否定。
程序失范的權力狂歡:法治淪為橡皮圖章
從操作細節看,這場“顏色整頓”堪稱權力任性的教科書式案例:整改通知多以“口頭傳達”,執法依據停留在“書記要求”;《導則》出臺半年后仍無實施細則,卻已“先行一步”強拆招牌;商戶被迫自費數千元更換門頭,卻得不到任何補償。更諷刺的是,當輿論沸騰后,官方回應竟稱整改對象是“存在安全隱患、破損嚴重”的牌匾,全然無視大量新裝紅色招牌被強制拆除的事實。這種“先射箭后畫靶”的辯解,將法治尊嚴踐踏得體無完膚。
《行政許可法》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無關材料,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許可條件。三河市強制統一招牌顏色的行為,既無法律授權,又未履行聽證公示程序,已然構成違法行政。而所謂“專家意見”,既未公開論證過程,更未接受公眾質詢,不過是權力自導自演的一出“專家秀”。當城市治理淪為“領導拍腦袋——部門拆牌子——商戶換門頭”的野蠻循環,法治政府建設便成了空中樓閣。
權力任性的代價:被灼傷的營商環境
這場鬧劇最殘酷的代價,由普通商戶默默承擔。一家奶茶店為改招牌停業三天,損失數萬元營業額;農貿市場商戶將新裝三個月的紅色門頭噴成綠色,成本全數自擔;更有商家陷入“拆了改、改了拆”的循環,只因官員對“淺咖偏紅”的色差吹毛求疵。當城市管理者將商戶視為隨意擺弄的“道具”,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產權保護原則便蕩然無存。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城市信譽的崩塌。蜜雪冰城被迫改色又悄悄改回的黑色幽默,讓政府公信力淪為笑談;連鎖品牌擔憂“綠色招牌影響品牌認知”的焦慮,折射出企業對政策穩定性的深度懷疑。據《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行政干預的隨意性正是民營企業最擔憂的營商風險。三河市的這場“顏色整頓”,恰為這一論斷寫下鮮活注腳。
城市治理現代化:褪去權力審美,重拾市井本色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紅色是否“高端”,而在于誰有權定義城市的色彩。紐約時代廣場的霓虹璀璨、東京街頭的招牌森林、香港旺角的市井喧鬧,無不證明:城市的魅力,恰恰源于多元共生的商業生態。主管部門要做的,是制定安全、環保等底線標準,而非越俎代庖充當“美學裁判”。北京前門大街改造后“千店一面”的教訓、沈陽市大東區萬泉街道辦事處“黑白招牌”引發的輿論風暴,早已昭示:用權力審美綁架市場活力,終將付出慘重代價。
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權力對市場的謙抑。當三河市的官員們坐在會議室里討論“葡萄牙米黃”的典雅時,或許更該走進街頭巷尾,聽聽商戶關于生存的吶喊,看看消費者尋找店鋪的困惑。
三河市的“紅色驅逐令”看似是美學之爭,實則是權力觀之爭。不喜歡紅色的,從來不是市民——他們需要的是便利與繁榮;也不是市場——紅色本就是商業競爭的自然選擇。真正抗拒紅色的,是某些官員腦中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維”,是將政績凌駕于民生之上的畸形價值觀。城市治理若不能走出“領導審美即真理”的迷思,類似的鬧劇便永遠不會落幕。畢竟,今天可以是紅色,明天又何嘗不能是綠色?問題的本質,從來不在顏色本身,而在權力是否愿意被關進制度的籠子。(文/劉科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