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后,日軍第 13 師團第七步兵聯隊上等兵黑須忠信隨部隊進駐四條巷地區。
該部在掃蕩行動中發現民宅地窖藏有13名男性平民,中隊長巖田當即下令"清除可疑分子"。
士兵將平民驅趕至院內空地,以"搜捕殘敵"為由實施集體射殺,這與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日記中"處理俘虜無需特別指示"的指令完全吻合。
類似屠殺模式在南京城內普遍存在,根據紅十字會掩埋隊報告,僅四條巷周邊12月16日就收殮尸體400余具,其中三成呈現下身赤裸狀態。
當士兵從閣樓拖出7名女性時,中隊長巖田指定穿碎花夾襖的14歲少女作為施暴對象。東京審判證據顯示,日軍實施性暴力時存在標準流程:先以綁腿布勒頸防止呼救,多人輪暴時用刺刀威脅。
黑須忠信在1995年向《朝日新聞》記者承認,當時包括他在內至少有5名士兵參與施暴,巖田因被咬傷鼻子,用三八式步槍槍托擊打少女頭部致其左耳撕裂。
這種殘暴手段得到安全區檔案印證,威爾遜醫生12月18日診療記錄顯示,多數女性傷者存在多處非致命利器傷。
暴行結束后,士兵按日軍慣例"處理現場"。黑須忠信所在小隊焚燒民宅時,火勢蔓延至相鄰四間商鋪,這與華中方面軍"消除作戰痕跡"的密令相符。
而后來根據南京紅十字會1938年1月統計,四條巷周邊收殮的37%尸體存在生殖器損毀,部分尸骸手足關節呈捆綁扭曲狀。
這種毀尸滅跡手段具有組織性特征,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戰地會議記錄顯示,其明確指示"士兵需要釋放戰斗壓力",直接導致南京發生超2萬起強奸事件。
1998年日本民間調查團在秦淮區發現的老婦,其左耳殘缺與右手畸形特征與黑須供述完全吻合。法醫鑒定顯示,耳部創傷符合槍托擊打造成的粉碎性骨折,手指畸形系繩索勒傷后未及時治療所致。
但老人面對詢問始終重復"記不清了",這種創傷性失憶在幸存者中普遍存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僅47位性暴力幸存者愿公開作證。
黑須忠信在軍事法庭供述中揭露日軍系統性犯罪模式:憲兵隊《違紀登記簿》顯示,1937年12月僅記錄17起偷竊案件,對性暴力與屠殺不予追究。
這種縱容導致南京90%建筑遭焚毀,太平路商業區完全化為焦土。第六師團士兵永富博道供認,上級默許"處理"受害者以消滅證據,四條巷事件三天后,有士兵目睹受害少女蹣跚至下關碼頭,這與紅十字會掩埋隊12月16日行動記錄相符。
黑須日記本內夾帶的干辣椒碎片與重復圓圈圖案,經東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分析,證實與施暴者強迫性回憶特征相符。
2001年其子在東京街頭目睹父親對童鞋發呆的場景,經比對正是南京少女遺落的繡花布鞋款式。這種心理創傷具有普遍性,長崎大學戰后對134名老兵的調研顯示,87%存在重復性噩夢癥狀。
日本陸軍第13師團103旅團檔案證實,類似四條巷的暴行具有組織性。該旅團65聯隊在幕府山屠殺2萬戰俘時,上等兵黑須忠信在日記中記載"用刺刀徹底捅死30人,手腕都殺軟了"。
這種大規模屠殺得到聯隊長兩角業作指令支持,其戰地日記顯示"要處理得干脆",但士兵目擊記錄揭露實際采用汽油焚燒、機槍掃射等滅絕手段。軍部高層的有罪不罰政策,使得南京城內90%建筑物遭系統性破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