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行一般起伏連綿的茶園里,但見數不勝數的茶農在忙于采茶。茶園盡頭處則是茶葉加工制作車間和品茶區,讓游人觀賞了茶園風光后,能現場品嘗新出的春茶。
位于英德市石灰鋪鎮的英德茶趣園面積3000多畝,自去年改造開放以來,吸引了各地游人前來賞游。
“好多車輛,好多客人。”四月中旬的一天,一大早筆者慕名來到了該茶園,但見公司的停車區十分整潔干凈,停泊了很多各種車輛,細心一數有36臺之多,驀地筆者意識到:游人不少。
在品茶區門口,這里一字排列設置了若干個特產擺賣檔,有不少游客光顧。
進得品茶區筆者發現,這個有一定規模的品茶區其實是集品茶、購茶、制茶于一體。品茶區擺放著多張用樹頭加工的古色古香的茶幾,三五游客在客服的熱情招呼下,津津樂道品嘗各種新上市的好茶。
筆者來到了茶趣科普地質公園,但見這里變化很大,與一年前比不可同日而語。小山坡的半山處建起了一座三層仿古木結構八角亭狀元樓,游客可登高望遠、敲春鼓祈福;國家地質公園內的英石,歷經千億年的歲月侵襲,形態各異,意象萬千,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有廣東最大的懸空大茶壺網紅打卡點,吸引眾多游客拍照留念。公園的道路兩傍錯落有致種上了杜鵑花,杜鵑花開得十分絢麗奪目。在茶趣宴會區還設置了游客制茶的非遺體驗,讓游客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魅力。
圖為公司向游客展示制茶工藝
“你們從哪里來的?”在地質公園內入口處,筆者聽到一群講客家口音的游客,好奇問一位游客,得知,原來這10多人來自惠州淡水。一位游客說,他們是看了視頻號和抖音,“茶心”大發,一拍即合,采取“AA制”集結而行。
“大佬一天能采幾斤茶青?”在茶園的腹地里,筆者問一位正在采茶青的中年男子。“我不多,一天就七八十斤。人家‘兩頭晝’(即起早貪黑)的采茶青上百斤。”中年男子答道。
“采一斤茶青多少錢?”
“6元。”中年男子答曰。
哇,這么算來,一天下來的收入還真不錯呢!
為了印證這位中年男子說的話,離開茶園時,筆者專門咨詢了一位負責收茶葉的婦女,果然不假。
據公司負責人江總介紹,公司規定凡是石灰鋪鎮居住戶籍居民,憑本人有效身份證在景區售票處窗口進行簡單登記,即可免費入園參觀游覽。對購買景區門票的外地游客,如不用餐的,公司折送一份茶葉作回饋。
公司負責人江總還興奮地介紹了春節期間經營情況。他說,僅春節8天假期,茶園接待游客2萬多人。此次公司對茶園進行改造,主要是為提升茶園的綜合效益,同時是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感受英德茶園風光的秀美,讓游客分享英德色香味具佳的好茶,并推動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助力當地“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公司通過對茶園升級改造,在產、供、銷、游方面實現了良性循環,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