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營報、極目新聞等多家媒體4月14日報道,關稅暴漲145%,美國人紛紛飛到中國代購中國制造,離境退稅比在美國本土買還要便宜:“再也沒中間商賺差價!”他們的購物清單主要是華為手機、衣服、包包、科技產品等。
凌晨兩點半,這個點好多人已經進入夢鄉了,但是在機場有這樣一幫美國的代購,他們正在回國的路上。
關稅暴漲到那么高了,美國人紛紛跑來中國購物,比他們在美國本土買的還便宜。
一名美國男人在外網發視頻求助,他發視頻說:這個周末有誰去中國的,如果你能給我發消息的話,我需要你幫我從中國代購一點東西,下次我去我幫你帶。
還有這個穿紅衣服的美國男人飛來中國買了兩輛自行車,這自行車托運的話費用比較高,但是你看這樣帶回去的話就不用托運費了。
他叫老板幫他弄好給他背回去,還有一輛自行車自己帶回去,上飛機了那個自車就把他折疊起來放行李架上。
中國的老板幫他弄好之后,他就趕回去美國了,臨走前還和老板擁抱一下,一直在贊美中國好,說買東西退稅后真的便宜。
這個美國女孩來中國前在家拍視頻化妝,她說她是用244小時免簽政策來中國的,她說要來中國買很多中國商品帶回去,很開心的說可以免稅喔。
這個美國女孩說中國人也太聰明了,讓美國人免簽來中國,這樣美國人就可以在中國購物了,250個小時左右在回美國。
從自行車到手機化妝品,中國制造正以“技術+性價比”雙殺模式征服美國中產。
一位硅谷工程師坦言:“同樣的配置,中國貨價格砍半,性能卻不打折,這誰頂得住?”
這波“反向代購”背后,不僅是價格戰,更是品牌價值的翻身仗——2024年《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制造質量效益指數已躍居全球第二。
在TikTok發起的#Chinabagchallenge挑戰中,100美元能在中國買到智能音箱、真絲旗袍、螺螄粉等20余種商品,而同款商品在美國需花費300美元以上。這種"中國制造=高性價比+文化符號"的認知,正在重塑全球消費格局。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正借助Temu、Shein等中國電商平臺,重新構建自己的購物認知。
中國電商APP在美國的下載量已成功超越本土平臺,影響力不容小覷。
最新關稅戰反而催生灰色產業鏈:代購們通過越南、墨西哥中轉,把中國商品貼上“非中國制造”標簽。
美國海關數據透露,2024年四季度“墨西哥產”電子產品暴增300%,明眼人都懂——這分明是“中國芯”換馬甲!
最搞笑的是美國網友們的調侃。
一個美國網友說他們的領導人是中國最大的盟友。
加拿大的網友評論,說美國完全沒有意識到中國是一個超級大國,也是一個經濟戰略家。
的確,這場代購熱潮,撕掉了西方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
就連美國科技博主都承認:“想繞過中國制造?除非你愿意用兩倍價格買一半的性能。”
最后,借用一位美國代購小哥的話:“來中國掃貨不丟人,買不起自家超市的東西才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