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粉風流,無逾此君!
不久前,浙江省林科院專家團隊選育的“紅粉”成為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國產櫻花良種,是我國櫻花良種選育里程碑。這個春天,這種國產櫻花成為繼東湖櫻花園、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賞櫻勝地后的新秀,聲名遠揚。
它,先花后葉,花期較長,花色粉紅艷麗,花瓣近平展,花量密集,集束枝頂,觀賞性極好。在華東、華南、華中等地的城市和鄉村推廣種植。它的身后,中國櫻花經濟,正次第盛開。
從雪域高原走出,櫻花源自中國
春天有五彩斑斕的美,其中一抹“溫柔”,獨屬櫻花。但許多人不知道,櫻花的“根脈”,源于中國。
3900萬年前,這種“冷美人”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山區發源,逐漸向世界各處擴散,與異鄉相融,進化出55種各具風情的模樣,各美其美。
如今,這種薔薇科(Rosaceae)李亞科(Prunoideae)李屬(Prunus)櫻亞屬(Subg. Cerasus)植物廣泛分布在北半球亞熱帶和溫帶,主要種類分布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其中,中國的櫻亞屬種質資源約占全世界的2/3。
當美美相融,奇妙的“化學反應”發生了。
柳新紅與團隊成員在浙江省林科院的櫻花苗培育室。
“國產櫻花‘紅粉’的父母本,分別是來自中國南方的‘鐘花櫻’和來自日本伊豆諸島的‘大島櫻’。”國家林草局櫻花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浙江省林科院研究員柳新紅,正是“‘紅粉’之父”。他透露,將鐘花櫻和大島櫻交錯種植、天然雜交而得的這種新品,在母本的純白中融入了父本的一抹紅紫。正是這抹“中國紅”,讓它呈現出嬌俏的粉,十分符合國人審美。
“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大品種、好品種,才能稱得上‘良種’,也是我們櫻花育種的終極目標。”柳新紅表示,要育成櫻花良種,首先得育出各具特點的新品種。繼2017年國家林草局授權首個國產櫻花新品種以來,如今,中國已有“粉彩”“惜春”“名貴粉”等236個櫻花新品種。而“紅粉”順利通過浙江嵊州、安徽全椒、山東曲阜等多地連續五年的區域種植試驗,率先突圍,晉級國家良種。
三月末四月初,記者在團隊代表李因剛研究員的帶領下,來到山東省曲阜市宣東村的“曲阜櫻花源”時,這種“國產第一櫻”正盛放。
山東曲阜正在盛開的國產第一櫻“紅粉”。潮新聞記者 來逸晨 攝
“熱烈”,是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它的氣質,是蓬勃而奔放的生命力。盛放的櫻花爆滿枝頭,顏色是艷麗的粉,記者隨李因剛一同仔細數了數,在超過人一臂長的開花枝上,每20cm就生有45-60個花序,每序的花朵數量有4至6朵。花量密集、集束枝頂、花開時無葉的優秀特征集聚,粉糯糯俏滿枝頭,好一片中國櫻。
當然,記者也注意到,在這個占地2000畝,種植著上百種櫻花的商業化苗圃種植園中,占據主流的依舊是日本櫻花代表性品種“染井吉野”。這種花蕾淡紅、盛開又潔白如雪的日本櫻用美麗征服了世界,如今廣泛種植于全球各地,日本櫻花更是八成都是它。
“目前國內市場,‘染井吉野’依然是各類櫻花景區的骨干品種,但它的大喬木、抗性好、花量大且效果震撼的優點,‘紅粉’都有。”基地負責人董源對首個國產櫻花良種“紅粉”充滿信心,逐年擴大“紅粉”樹苗的種植面積,目前已增至百余畝。
山東曲阜盛花期的“紅粉”櫻花樹。受訪者供圖。
據柳新紅團隊統計,截至今年春天,“紅粉”在全國各地陸續推廣種植約1000萬株。其中,屬福建、浙江、安徽三省最多。
中國櫻,潛力十足
目前,國產“紅粉”的種植訂單,最北來自北京,最南可至廣東。比“染井吉野”的銷售范圍大了不少。
“中國櫻花在中國,總是更適應、更接地氣的。”董源這樣理解。李因剛點出了背后原因:這源于對中國本土種質資源“鐘花櫻”的開發應用。
原來,這種花瓣呈鐘狀半開半閉、花序如傘狀下垂的紫紅色櫻花,廣泛分布于江蘇至海南的我國華東、華南地區。相比來自高緯度地區的日本櫻花,鐘花櫻無疑更耐熱,它把這個優秀基因傳給了“紅粉”。
“一個新品種要成為良種,需種在不同的地域都好看。換句話說,它的觀賞性狀要盡可能保持穩定不變。”李因剛透露,在為“紅粉”確定適種范圍的過程中,團隊發現,越往我國南方,“紅粉”相對日本品種的穩定性優勢就越明顯。
國產櫻花的選育潛力是巨大的,因為“素材庫”廣闊。世界櫻亞屬物種共約55種,中國就有約40種,其中包括約30個特有種。
少有人發現,從11月末的云南到6月的川西,一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國都有櫻花次第開放。除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和西北戈壁沙漠外,中國有木本植被的地方都可能有野生櫻花。尤其是青藏高原東南部邊緣、秦嶺和大巴山等地區,更是全球櫻亞屬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地帶。
當記者一行在山東曲阜探訪“紅粉”時,為采集育種新材料,柳新紅又一次進入巴蜀大山深處。不日,他得愿以償,在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野生“微毛櫻”的身影。“之前只見過標本檔案,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剪枝帶回去作為育種材料。”他透露,這種櫻花開花時間較遲,能夠幫助團隊接下來選育彌補花期空擋的新品種。
中國人喜食櫻桃,日本人愛賞櫻花,兩國先民將這種櫻亞屬植物往兩個不同的方向栽培利用。
當近代中國人從觀賞花木的角度重啟櫻花研究選育,相比日本已晚了上千年。直至目前,大批中國野櫻“長在深山人不知”,相關研究和開發利用留有大片空白。
“目前,中國各地各級研究團隊所利用的櫻花種質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及云南部分地區的鐘花櫻、華中櫻、迎春櫻、尾葉櫻、大葉早櫻、高盆櫻等,超過五分之三的物種幾乎處于未利用狀態。”柳新紅透露,其中,“紅粉”的父本鐘花櫻是目前利用比較多的品種,但也遠沒有到充分利用的程度。
而今,全國已獲得授權的櫻花新品種,真正具有顯著推廣價值的僅一成左右。良種“紅粉”,恰是一個好的開始。“中國櫻花,從源頭的櫻花物種分類等基礎研究,到后續新品種選育,還有很長的路、很大的空間值得探索。”柳新紅說。
櫻花經濟,一個新風口?
櫻花的美,正越來越被國人熟知。賞櫻熱潮在全國四處“綻放”。
這個春天,位列全國“櫻花城市”之首的武漢,超過2億人次出行賞櫻。據櫻花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統計,目前我國櫻花苗木栽培面積近100萬畝,占到了觀賞苗木總面積的十二分之一,這屬實是個不小的占比,足見國人對于櫻花的喜愛和重視正不斷強化,帶動全國櫻花苗木及綠化工程的年產值達200億元、旅游產值達500億元,衍生產品產值也有10億元。“櫻花經濟”在中國,前路可期。
寧波海曙章水鎮櫻花園,櫻花正盛放。拍友 張昊樺 攝
不久前,浙江2025年的首班林業科技大篷車,開進了寧波四明山深處的章水鎮杖錫村。小小山村,竟種有近萬畝櫻花。林業專家們現場為林農開展苗木市場趨勢、栽培技術、政策解讀等實用指導,可口的櫻花餅、滋潤的櫻花霜、精致的櫻花發飾,也將游客吸引至櫻花科普展前。
四明山區是我國櫻花栽培最早的區域之一,種植總面積4萬多畝。春天,由“關山”“染井吉野”和國產“紅粉”領銜,100多個品種的櫻花在此次第開放,花期延續至四月底五月初。
“這幾年,苗木市場整體‘遇冷’,櫻花苗價格持續走低,我們就主動求變,將發展思路,從‘賣苗’轉為‘賣花’,找到了櫻花產業持續發展的突破點。”寧波海曙區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指導科專家嚴春風為記者遞來一個“櫻花餅”,粉嫩嫩、軟糯糯,咬一口,唇齒留香。
寧波海曙四明山區的“關山”櫻。 拍友 張昊樺 攝
原來,三年前,關山櫻花被列入國家衛健委的新資源食品名錄,成為通用食品原料,海曙立馬抓住契機,發展壯大食用櫻花加工企業,聯動苗農變花農,形成產業共富聯合體,出口鹽漬櫻花、生產櫻干花,并制定實施地方食用櫻花標準,培育扶持新一代櫻花農創客開展櫻花原料加工和產品開發。
如今,海曙四明山區關山櫻花的年鮮花產量達4.5萬噸,干櫻花、純露等初級產品年加工產值超過500萬元,并出現了櫻花餅、櫻花茶等衍生產品創新。食用櫻花,正是當地重點發展的“種植萬畝、年產萬噸、畝產萬元”的“三萬工程”。
“初級加工品干櫻花,是乳業、茶飲、糕點等的原材料,預計未來3至5年,全國干櫻花的年度需求量將達到1000噸,我們要抓住這一山區共富的新增長點。”浙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陳崇表示,雖然目前國內櫻花衍生品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但卻獨具后勁。
有趣的是,福建漳平、云南大理、浙江武義……全國多地的“櫻花茶園”正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爛漫的櫻花裝點了漫山遍野翠嫩的茶樹,這兩種源自中國的植物,合體化為鄉村大地一抹令人沉醉的春的風景。
櫻花,或許能成為茶之后,又一鄉村產業振興、農文旅創新融合的新風口。(潮新聞 執筆 來逸晨 賀元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