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活動主題是“科學防癌?健康生活”。
經(jīng)常有人問:“癌癥能不能預防?”答案是肯定的。但這并不是說能保證百分百不得癌癥。癌癥病因復雜,其中有的因素可控,有的因素不可控。如果我們能把那些可控的方面做好,癌癥的總體發(fā)病風險就會明顯減少。
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呢?主要是指不良行為方式和習慣。這種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長期作用而引發(fā)的惡性腫瘤,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活方式癌”。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涵蓋飲食、運動、作息等諸多方面,涉及不同類型的群體,其中有很多共性,但具體表現(xiàn)又各有側(cè)重。
男性
吸煙和飲酒
部分男性習慣通過吸煙、飲酒來緩解或逃避壓力。肺癌是男性群體較為典型的“生活方式癌”,男性的吸煙率明顯高于女性,吸煙是導致男性肺癌的主要原因。男性應酬相對較多,有更多的飲酒機會,經(jīng)常飲酒是誘發(fā)肝癌、食管癌等癌癥的重要因素。
缺乏運動和不良飲食
部分男性由于工作性質(zhì)等原因,習慣久坐,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規(guī)律、無節(jié)制,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就會增加結(jié)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的發(fā)病風險。
女性
不良飲食
不少女性嗜好甜食、奶茶及其他高能量飲食,加上久坐、工作壓力大,容易引發(fā)肥胖問題,增加乳腺癌和結(jié)腸癌的發(fā)病風險。有的女性喜歡油炸、腌制、燒烤類食物,也可能增加胃癌的發(fā)生風險。
激素和孕育
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比如某些避孕藥或不合格化妝品;多孕多產(chǎn)、不潔性行為等,可能增加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的風險,導致更容易患上宮頸癌。
情緒和壓力
現(xiàn)代女性面臨著來自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中,容易出現(xiàn)激素水平紊亂,增加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的風險。
年輕人
熬夜
作息不規(guī)律,沉迷于電子游戲、追劇或者夜生活,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這種生活習慣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增加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淋巴瘤等的發(fā)生風險。
不良飲食
年輕人往往傾向于選擇方便快捷卻可能不健康的飲食,偏愛燒烤、油炸類食物,外賣成為主要的飲食來源,日常攝入的食物往往高油、高鹽、高糖,可能增加罹患胃癌、腸癌等的風險。
缺乏運動
很多年輕人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日常出行以乘坐交通工具為主,缺乏足夠的身體活動。這種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增加罹患結(jié)腸癌和子宮內(nèi)膜癌等的風險。
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加,免疫功能減弱,老年人對疾病的抵抗力會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會變得更加明顯。
慢性病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病,比如,患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高;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罹患肝癌、胰腺癌等的風險較高。
缺乏營養(yǎng)
老年人往往偏愛腌制、高鹽食物,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由于牙齒不好、消化功能減弱,老年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單一,營養(yǎng)攝入不足,可能進一步增加患癌風險。
對抗“生活方式癌”,個人與社會要形成合力,構(gòu)建起多維度的腫瘤防御體系。健康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生活中千萬次選擇的累積,“生活方式癌”是對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警示,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來源:《大眾健康》雜志
文: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 潘戰(zhàn)和
海報:于洋
策劃:余運西
編輯:陳秀超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jīng)「原本」原創(chuàng)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Q3GXEDS】獲取授權(q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