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最近動作頻頻,直接對美國加稅125%亮出底牌,還甩出一套內外貿一體化的新政策。這招不簡單,等于告訴大家,中國不打算光盯著美國市場了,得把國內消費盤子做大,把主動權攥在自己手里,盒馬、京東這些大玩家已經開始動起來,幫著外貿企業轉戰內銷。
美國那邊突然宣布豁免部分關稅,特朗普那邊更是放話要跟中國談,這算不算連夜服軟?中國這邊可沒閑著,內需戰略剛起步,后面還有啥招數?美國這回急著談判,到底能談出啥名堂?
文案|編輯:清
4月13日,央廣網放出消息,商務部正加碼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目標直指國內消費市場。一份由多家行業協會聯合簽名的倡議書已經發出,點名要商品市場、百貨商場、連鎖超市和電商平臺一起發力,幫外貿企業打開內銷通道。
政策一落地,盒馬、永輝超市、京東、拼多多這些行業巨頭沒閑著,紛紛調整策略,拿出資源支持外貿企業入駐平臺,有的直接上線專區,把外貿貨品推到消費者眼前,有的則優化供應鏈,降低企業轉型成本。
這套組合拳的背景不難猜,美國去年底對華商品加征145%關稅,覆蓋從電子產品到服裝的多個品類,擺明了想掐住中國出口的命脈,中國沒坐著等,第一時間回擊,對美商品加稅125%,從農產品到工業品一個沒放過。
表面看是針鋒相對,但商務部顯然不滿足于單純的關稅對抗,新政策的核心,是把國內市場變成主戰場。畢竟中國有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全球獨一份,如果能把內需徹底激活,不但能頂住美國關稅的壓力,還能順勢降低對外貿的依賴。
企業反應很快。拿盒馬來說,已經有上百家外貿企業通過它的平臺把貨鋪到了全國門店,原本銷往海外的服裝和家居用品,現在直接進了城市消費者的購物車,京東和拼多多也沒落后,各自推出扶持計劃,幫企業調整產品線,甚至提供數據支持,精準對接國內需求。
永輝超市則在供應鏈上下功夫,把外貿貨品和自己的生鮮網絡打通,效率高得讓不少企業直呼意外,這些動作背后,透著同一個信號:中國市場夠大,玩法也夠多,值得好好挖一挖。
政策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過去,外貿企業大多盯著海外訂單,國內市場反而被忽視,現在不一樣了,商務部的引導加上企業的配合,內銷渠道越鋪越寬。數據顯示,去年底以來,國內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明顯加快,尤其是服裝、家居和電子產品這些受關稅影響大的品類,內銷占比都在穩步攀升,這說明什么?外貿轉內銷不是空想,而是實打實地在落地。
另一邊,美國那邊的情況卻有點亂,加稅145%本來是想給中國制造點麻煩,結果麻煩先找上了自己,智能手機、電腦這些美國人離不開的商品,大部分產自中國,關稅一加,成本直接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零售價蹭蹭上漲。
美國零售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庫存積壓、利潤縮水,抱怨聲沒斷過。供應鏈的壓力更大,聯想、微軟、蘋果這些在華有深厚布局的企業,生產線成本被關稅一擠,利潤空間被壓得喘不過氣。
到了4月11日,美國終于憋不住了,商務部那邊放出消息,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政策正式啟動,這步棋顯然是想緩口氣,給自家企業和消費者降降溫。沒過兩天,特朗普的特別任務特使格雷內爾又出來放話,說特朗普本人很想跟中國坐下來談,盡快把貿易對峙的局面扭轉過來,這話聽著挺急切,跟之前強硬的調子差了不少。
美國態度的轉變不是沒原因的,關稅戰打了這么久,效果遠沒預期好,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125%的加稅直接讓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在華市場份額縮水,加上中國內需市場的快速啟動,美國出口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更麻煩的是,關稅政策還拖累了美國自己的經濟。通脹壓力一波接一波,消費者怨氣沖天,零售和制造業的指標也不好看,特朗普團隊顯然算過這筆賬,繼續硬杠下去,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劃不來。
中國的策略也在影響更大的棋局,商務部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的同時,還在悄悄調整國際市場布局,過去,中國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和歐洲,現在情況變了,東南亞、中東、非洲這些市場的訂單量在穩步增長,不少外貿企業已經開始把重心轉向政策更友好的國家和地區,比如,越南和印尼的消費電子市場,最近兩年中國品牌的滲透率漲得飛快,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里,中國企業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這種變化不只是數字上的,全球經濟格局正在被重塑,美國加稅的初衷是想壓制中國,但實際效果卻讓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安全,美元體系的穩定性被反復質疑,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不少國家已經行動起來,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探索更分散的貿易網絡,中國正好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內需拉動和市場多元化兩手抓,步子邁得既穩又快。
商務部的新政還在持續推進,除了內銷渠道的拓展,政策還鼓勵企業優化產品結構,開發更貼合國內消費者需求的新品類,比如,過去專做出口的服裝企業,現在開始研究國內潮流趨勢,推出更接地氣的款式。
家電企業也在升級產品線,主打智能和綠色概念,精準對標城市中產的消費升級需求。這些調整看似細節,但累積起來,足以改變市場的游戲規則。
美國那邊,政策調整的步伐也沒停。關稅豁免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更多動作在醞釀。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已經在評估其他品類的豁免可能性,試圖減輕國內企業的壓力。
但這也暴露了一個問題:美國的貿易政策缺乏連貫性,今天加稅,明天豁免,折騰來折騰去,企業的預期被打得七零八落,相比之下,中國的政策方向清晰得多,內外貿一體化的目標定了,就一步步往那兒走。
全球市場也在密切關注這場博弈,中國的內需戰略不僅讓自己站得更穩,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思路,印度、巴西這些新興市場,最近都在研究如何激活國內消費,減少對傳統出口市場的依賴。
東南亞國家更是直接向中國取經,學習如何平衡內外貿的經驗,這說明中國的新玩法,已經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開始影響全球經濟的風向。
未來會怎樣,沒人能打包票,但眼下,中國顯然在下一盤大棋,商務部的新政也好,企業的快速轉身也好,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把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美國的妥協也好,繼續折騰也罷,都改變不了這個趨勢,市場在變,規則在變,誰能更快適應,誰就能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