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援引美國聯邦公報網站4月10日文件顯示,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將拜登政府2021年因所謂俄羅斯“特定有害外國活動”實施的制裁延長一年。此舉無疑給本就復雜的俄烏局勢再添陰霾。與此同時,4月12日,俄羅斯方面宣稱擊落了一架烏軍F-16戰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后也公開證實這一消息。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美俄制裁歷史由來已久。2021年4月15日,拜登依據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第14024號行政令,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所謂俄羅斯聯邦政府“特定有害外國活動”對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經濟構成的“異常和特殊威脅”,并隨之宣布一系列制裁措施。此后,2022年3月8日,拜登發布第14066號行政令,擴大了該緊急狀態適用范圍。在后續時間里,2021年8月20日、2022年3月11日、2022年4月6日以及2023年12月22日,拜登又陸續發布多項行政命令,不斷擴大對俄羅斯制裁范疇。
特朗普(資料圖)
歷經多年,美國已對俄實施涵蓋能源、金融、科技等領域多達近萬項制裁,僅2024年一年就新增超200項限制措施。此次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延長制裁,是美俄長期地緣政治博弈在當下的延續。
從政治層面來看,美國通過制裁俄羅斯,試圖向其盟友展示領導力與團結性。在俄烏沖突背景下,歐洲諸多國家因能源等問題與俄羅斯關系微妙,美國此舉意在鞏固北約內部陣營,強化對歐洲盟友掌控力,避免歐洲在對俄政策上出現“離心”傾向。經濟上,俄羅斯作為重要能源出口國,美國制裁旨在遏制俄能源產業發展。通過限制俄羅斯能源出口,打亂其經濟發展節奏,進而削弱俄羅斯經濟實力。
俄羅斯(資料圖)
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美國自身也是能源生產與出口大國,制裁俄羅斯有助于美國能源企業拓展市場份額。戰略角度而言,美國長期奉行全球霸權戰略,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霸權形成挑戰。制裁俄羅斯,能夠限制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從東歐地緣政治格局到中東事務話語權,美國都試圖通過制裁手段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
面對美國長期制裁,俄羅斯積極構建“反脆弱機制”。在金融領域,俄自主研發的MIR支付系統已成功與19個國家實現對接,一定程度上擺脫對美元支付體系依賴。在關鍵技術領域,芯片等技術本土化率達到43%,降低外部制裁對國內高科技產業沖擊。在經濟結構上,俄羅斯加大對農業等領域投入,減少對能源出口單一經濟模式依賴。外交層面,俄羅斯積極拓展外交空間,加強與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合作。俄羅斯與中國在能源、貿易、科技等多領域合作不斷深化,與印度在能源貿易方面也達成諸多合作協議,以此突破西方制裁包圍圈。
4月12日被擊落的這架烏軍F-16戰機,據俄軍信源,是在蘇梅上空被俄軍S-400防空導彈擊落。這并非烏軍F-16首次折戟。去年8月26日,首架援烏F-16戰機形成戰斗力不足一個月時,就被烏軍自己的“愛國者”防空陣地誤擊。此次被俄軍擊落的戰機,飛行員成功躲過兩枚導彈,但未能逃過第三枚。北約援助的F-16戰機,本被烏克蘭寄予厚望,期望借此扭轉空中劣勢。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克蘭空軍此前裝備多為華約制式米格-29、蘇-27戰機,F-16戰機加入,理論上能提升其空戰與對地攻擊能力。但實際作戰中,烏軍F-16面臨諸多困境。
目前美國延長對俄制裁,加劇美俄緊張關系,使俄烏沖突解決更加復雜。俄羅斯必然進一步加強反制裁措施,在經濟、外交等領域采取更為積極應對策略。而烏克蘭F-16戰機被擊落,對烏克蘭軍事信心是不小打擊,也讓北約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效果產生疑慮。國際社會對俄烏沖突解決更加關注,呼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聲音日益強烈。但在美俄制裁與軍事對抗大背景下,和平之路依然充滿荊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