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正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參加伊朗與美國間接談判的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伊美間接談判已經開始。
巴加埃說,談判在東道主阿曼計劃的地點舉行,伊方和美方代表將在不同房間就座。雙方將通過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傳達伊美雙方各自的觀點和立場。
據美國媒體11日報道,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表示,美國政府的首要要求是伊朗放棄核計劃,但他同時承認為與伊朗達成協議,美國可能需要做出一點妥協。美國政府的“紅線”是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負責政治事務的副部長塔赫特-拉萬希11日表示,如果美國停止提出過分要求和發出威脅,那么達成協議“機會很大”。伊朗相信基于相互尊重的對話和互動,反對任何形式的欺凌和脅迫。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資料圖)
盡管美伊都有讓步跡象,但很明顯,伊朗扛住了壓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服軟了。從威特科夫的表態來看,美國似乎還軟化了對伊朗導彈系統的立場。因為以前美國是連伊朗的導彈技術都不允許存在的,但現在美國似乎將焦點放在核問題上,如果美國默許伊朗擁有常規導彈力量,那將是伊朗的巨大勝利。所以說,伊朗收拾紙老虎果然有一套。美國的“極限施壓”搞得滿城風雨,然而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反映出美國自己也很糾結的現狀。
特朗普上臺后,立即重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近期,美軍又在加緊向中東地區調派兵力。正在美軍中央司令部任務區的“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將繼續在中東地區停留,同時將在亞太地區活動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派往中東與之匯合。
此外,至少7架B-2隱形戰略轟炸機已經飛抵美國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亞島的軍事基地,據稱已經參與了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且有多架C-17運輸機和KC-135加油機抵達迪戈加西亞島。
不過,伊朗的反應可謂是180度大轉彎,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之前,伊朗始終對美國態度強硬,拒絕在脅迫下坐上談判桌,哈梅內伊直接回懟特朗普,這兩天因為美軍持續空襲也門,更是下令伊朗軍隊進入高度戰備狀態。然而,就在外界都擔憂美伊大打出手之際,伊朗的一個動作卻暴露出心虛,未戰先怯了。據環球網報道,在美方施壓真主黨盡快解除武裝后,伊朗首次作出讓步,多支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組織準備解除武裝,以避免刺激特朗普滑向沖突。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資料圖)
另外,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近日出席國家核技術日活動時表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指示,伊朗愿與美國談判,但須以間接、有尊嚴且提供必要保證的形式,因為伊方不信任美方。佩澤希齊揚再次強調“我們不尋求核武器”,同時重申伊朗需要核科學與核能技術,這方面的需求長久存在。伊朗不尋求戰爭,但面對任何侵略,伊朗將堅決回擊。
這些情況凸顯了伊朗處境之艱難,長期遭到制裁,經濟一直非常糟糕,在拜登政府時期,他自己促成的核協議,也不認賬,結果又拖到特朗普重返白宮。特朗普這種渾不吝,伊朗很難應對,上一次選擇了硬剛,這一次沒法再硬剛了,雖然哈梅內伊表現得很強硬,但也不可能先動手去打美軍基地或者以色列,只能被動地等待特朗普出招。而這份被動,其實正是伊朗目前最危險的狀態。既無法徹底轉向強硬,也無法真正達成妥協,一旦判斷失誤,不只是會在談判桌上吃虧,搞不好國內也得亂套。
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從目前雙方的立場來看,短期內達成實質性協議的難度極大。美國要求伊朗放棄核能力,伊朗則要求美國先解除制裁,雙方訴求幾乎背道而馳。
此外,以色列的態度也成為影響美伊談判的一大變數。美國此次推動談判,被部分人士解讀為 “給以色列軍事計劃踩剎車”,但如果談判最終破裂,以色列極有可能推動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一旦如此,中東局勢必將徹底失控,陷入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