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前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等2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在巴黎舉辦了支持烏克蘭的“志愿者聯盟”峰會。這次會議主要討論了對烏軍事援助,以及停火后向烏克蘭派駐軍隊等問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參與其中。此峰會是“志愿者聯盟”自今年2月成立以來的第三次會議,規模和規格都是最高的一次。而就在這一消息傳出后,俄羅斯方面反應強烈,同時,中國外長王毅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專機直飛俄羅斯,讓整個國際局勢變得更加波譎云詭。
普京(資料圖)
先看這次“志愿者聯盟”峰會的派兵計劃。按照法國的設想,準備聯合組建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進駐烏克蘭。馬克龍解釋說,這支部隊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維和部隊”,不會被部署到前線直接作戰,主要負責軍事訓練、醫療救助以及后勤保障等任務。但俄羅斯方面根本不認可這種說法,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直接指出,這就是打著維和的幌子,實際進行軍事干預,極有可能導致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爆發直接軍事沖突。俄羅斯作為軍事強國,一直對外部軍事干預保持高度警惕,對于涉及自身安全的紅線,絕對不會退讓半步。
從“志愿者聯盟”內部來看,對于派兵計劃,并非所有國家都持支持態度。意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明確表態,除非是作為聯合國部隊的一部分,否則意大利不會派遣軍隊執行任務。克羅地亞總統米拉諾維奇也聲稱,克羅地亞不會參與任何形式的向烏克蘭派兵行動,因為目前最基本的和平協議條件都還沒有達成。
再看美國在這次峰會上的表現,頗為耐人尋味。美國作為國際事務中的重要角色,這次卻沒有派代表參加巴黎峰會,白宮高官甚至還嘲諷英法力推的戰后向烏克蘭派兵計劃“只是做做樣子”。美國在俄烏沖突中一直扮演著復雜的角色,一方面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讓沖突持續;另一方面,又在適當的時候推動談判,試圖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次對歐洲派兵計劃的冷淡態度,背后的戰略意圖值得深入探究。有分析認為,美國可能是擔心明確支持歐洲派兵,會被俄羅斯解讀為北約集體直接對抗,從而引發歐洲乃至全球范圍的軍事危機,所以選擇暫時觀望,讓歐洲先去試探俄羅斯的態度。
普京(資料圖)
面對歐洲方面的動作,俄羅斯也采取了一系列回應措施。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官兵時,明確表示俄軍將把烏軍徹底擊潰。他還提到,俄軍已經控制了盧甘斯克99%的區域,在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的控制區也都超過了70%,俄軍在所有戰線上都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而幾乎在“志愿者聯盟”峰會召開之際,中國外長王毅踏上了訪俄之旅。王毅外長此訪是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目的是同俄方一起推動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下階段中俄關系發展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溝通交流。訪問期間,王毅外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會面。一直以來,中俄兩國在諸多領域都有著緊密合作。在經貿方面,近年來雙邊貿易額穩步增長,2024年貿易額達到2448億美元,俄羅斯豐富的能源穩定供應給中國,滿足了中國部分能源需求,而中國的優質商品和先進技術也助力俄羅斯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在航天、核能、信息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雙方合作項目也在穩步推進,為兩國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在國際事務中,中俄兩國始終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攜手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多邊主義發展,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此次王毅外長訪俄,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延續了中俄長期以來良好的關系,進一步鞏固了兩國合作交流的基礎。
普京(資料圖)
如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27國的派兵風波與王毅外長訪俄事件,只是這復雜棋局中的關鍵幾步。未來,俄烏沖突將走向何方,歐洲內部矛盾如何調和,中美俄三角關系又會怎樣演變,這些都備受關注。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舞臺上,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世界格局走向。各國只有保持冷靜和理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才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正確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