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人學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了。
真沒想到,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就會走到全家人失去生命的地步。
4月14日,據新聞報道,云南昆明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家商鋪凌晨突然起火,導致老老少少一家人全部遇難。
一般情況下,這個時間點大家已經進入夢鄉熟睡了,很難發現周圍著火,而這恰恰也是一家8口遇難的一個原因。
眼看著火勢越來越大,周圍鄰居也是率先發現了異樣,聞到了濃濃的黑煙,當機立斷的就報了警,只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而直到后面聽了知情人的說辭之后,才發現事情壓根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當天事情發生在4月12日,在昆明烏龍街道,據了解,這家商鋪是一個電動自行車維修店,平常的生意還算不錯,雖然修一輛車賺不了什么大錢,但積少成多,還是能顧著一家人的開銷的。
店鋪老板一家平時為了方便又省時間,就住在店鋪里面,店鋪一共有兩層樓,二樓還是非常寬敞的。
從當地的通報來看,大火發生在凌晨2點左右,一家人都住在二樓,壓根就沒有發現有起火的跡象,眼看著火勢越來越大,把凌晨的夜晚都照的明晃晃的,濃濃的黑煙也是一直往外冒,鄰居這才知道出事了。
周圍居民也被這場大火給驚醒,出來一看發現這家維修店已經燒的不成樣子了,為了能盡早的解救這一家人,鄰居著急忙慌得趕緊報了警。
可沒想到的是,等到消防隊和警方趕到的時候,現場已經是一片混亂了,周圍的地上都是燒的不成樣子的殘渣,黑煙嗆的鄰居也是直連咳嗽。
這場大火其實要比想象中的還要兇猛一點,消防隊光是滅這場火就前前后后用了大概50分鐘,等到火完全撲滅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快三點了。
只可惜一家8口人,沒有一個生還的,全部遇難。此次事件在網上傳的火熱,不少網友知曉這件事情后也是議論紛紛。
有的網友表示:“一般充電都是在樓下,二樓住人,二樓應該是有防盜窗的,一旦樓下起火,人又在熟睡中,等發現的時候,火就已經上來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甚至還有的網友說道:“都是電池爆燃的話,煙霧的毒性還是很大的。”
仔細想來,網友說的不是不無道理,像這種電動自行車修理店,肯定會有大量的電池存在,一旦引燃,后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而更讓人心痛的是,據了解,這一家8口人分別是一家兩口子,外加2個老人和4個小孩,都是家里面最親的人。
并且附近鄰居還說了,當天白天的時候,還刷到了當事人妻子所發的朋友圈,是在給家里面老人過生日,一家人其樂融融高高興興的。
沒想到晚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事情,這和“滅門”有什么區別。
以至于事故發生的原因,讓大家也是紛紛猜測,雖然當地官方表示,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但有些ip地址是云南的網友也是疑似曝出了原因,說道:“就是鋰電池爆炸,就在我們小區滇池星城。”
說實話,鋰電池著火的話的確是很難逃脫,就算當時睡夢中醒了,但架不住火勢傳播的速度要比想象中快得多,光是這濃濃的帶有刺激性的黑煙就足夠把人給嗆暈了。
而正大大家都還在為這一家8口人感到痛心的時候,ip地址是云南的知情網友也是站出來爆料。
知情網友表示:“一樓賣電動車二樓住人,當時就只有一個男的活了下來,還是從二樓跳下來的,當時好幾個消防隊都去就救援了,樓道里面都是尸體,抬出來的時候已經燒焦了。”
光是聽這話,都足夠讓人心疼了,更別說是親眼所見了,不敢想象家里親戚要是知道了會有多么傷心。
而就鄰居所說,一家8口人都是和善的人,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之前有很多次都去這家維修店修電動車,老板的人很好,一些小問題基本上都會免費處理,不用掏錢,光是字里行間就能聽出來老板一家的人緣還是非常不錯的。
現如今,當地現場有多間鋪事發區域目前已經被圍擋,而多名消防救援人員仍在現場開展調查工作,希望能盡快給出一個答復。
不管怎么說,電瓶車既然在家充電,安裝防盜窗的話,這都是極不安全的操作,特別是對于鋰電池而言,如果是鉛酸性能的話,還能相對安全點。
事實上,像這種電瓶電池著火爆燃的現象,已經不止一次的出現了。
近日就有新聞爆出,21歲的武漢大學生,因為室友將電動車的電池拆下來后提到房間充電,結果導致電池直接爆燃引發火災,當時室友本人在房間外面,而他在房間里面,最后導致自己幾乎全身90%的大面積燒傷。
前前后后經歷了12次植皮手術,已經花費了200多萬,才脫離生命危險,但全身都纏著繃帶,想必心里那關都很難過去。
而反觀昆明的這家商鋪,原本就是做的維修生意,本不應該住在二樓,一旦發生危險,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后果,看來還是大意了。
只希望此次事件能給大家提一個醒,生命很脆弱,永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去開玩笑,而商住盡量還是不要混住為好,等到真遇到危險的時候,連跑都跑不了。
對于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