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大家都消費降級到哪種地步了?
“買了一只燒雞,每天撕扒點肉,煮點青菜和米飯,就這樣吃了一周。”
“想吃水果,買了點一塊一斤的特價香蕉。”
“洗發水沐浴露,全部換成洗頭皂和舒膚佳了。”
如今大環境差,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
曾經在互聯網上冒出的失業賽道博主,如今也紛紛回歸職場。“失業博主”的身份,似乎也只是博流量的一種手段。
越來越多的人,花錢變得摳摳搜搜,生怕自己哪天就被優化了。在這樣的就業形勢下,除非有過硬的本領,否則不建議裸辭。
茍住,才是職場的大智慧。
工作是為了賺錢,摸到就是賺到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詞——“帶薪拉屎”。
對于打工人來說,廁所變成了難得的休息場所。打工覺得身心俱疲了,就去廁所玩玩手機、摸摸魚。
在上班的固定時間內,只要少工作、多摸魚,少產出價值、多自娛自樂,就相當于賺到了。
馬克思曾提出“剩余價值理論”,他認為,人類的勞動創造了價值。
打工人通過將勞動力賣給老板,老板支付給打工人勞動報酬,這應該是合理且正常的。
然而,資本家的卑鄙在于,他們只支付給工人養家糊口所需要的費用,即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
實際上,工人在一天的勞動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必要勞動時間”。多出來的這部分勞動的時間,被稱為“剩余勞動時間”。
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工人的勞動,就是被壓榨的“剩余價值”。
換句話說,只要在完成“必要勞動時間”之后, 只要摸的魚越多,被壓榨的剩余價值就越少。
除了“帶薪拉屎”之外,打工人還想出了更多“薅公司羊毛”的做法。
比如,在公司把手機、電腦、平板都充滿電;拿著超大號杯子,接滿水再回家,以此來節省水電費。
比起“盡職盡責”,如今的年輕人更信奉“拿多少錢,干多少的活”。
比起“努力工作”,他們也更相信“你摸魚我摸魚,老板寶媽變青桔”。
工作很難開心
許多人總是抱怨,工作真是讓人身心俱疲,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其實,這種想法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工作是通過出賣自己而賺錢,怎么可能開心地起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說:“所有拿薪水的工作,都會消耗人的心靈,降低人的心智。”
數據顯示,我國每日平均工作時長為驚人的9.8小時。
打過工的朋友們都知道,9.8小時只是凈工作時長,還沒算人擠人的通勤時間。
越是大城市,通勤時間越長,動輒一小時以上。刨去睡覺吃飯的時間,打工人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的路上。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不抑郁已經是心理強大得可怕了,開心的話可能是被打工逼瘋了。
更能摧毀打工人意志的是,做著一份無意義的工作。
心理研究表明,相比起一份高強度的工作,一份毫無意義的工作更能摧毀人的心智。
就連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也為工作痛苦不堪,他寫下,“領著一份薪水,在能夠預見的未來卻一事無成”。
因此,面對工作,不開心才是正常的。
如果為工作賦予太多的意義和價值,反而會讓自己因為做著一份毫無意義的工作倍感痛苦。
把工作當成獲取金幣的任務,當金幣入庫時,或許會帶來一絲絲快樂。
茍住,就是勝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
放在工作的情景中,就是圖一時爽的辭職,不如濫竽充數地“茍”住。
“茍住”最開始是一個游戲詞語,指的是在組隊游戲中,一個玩家被被擊殺但沒有完全死透之前,等待救援的過程。
后來,“茍住”這個詞被用于在惡劣環境下,勉強堅持的一種生活狀態。
在大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只要不被辭退,請務必“茍住”。
最起碼,“茍”過一天,就有一天的“牛馬費”。最能反映當代年輕人精神狀態的,莫過于大張偉的一系列歌曲。
正如《萬物盛開法則》的歌詞:“只要我不在乎,就沒什么能傷害我。”
當對工作沒有情感時,工作就無法傷害你,也不會氣出結節。
然而,對于那種讓人身心不健康、隨時都有猝死風險的工作,且牛馬費還不夠去醫院看病的,則需要考慮考慮是不是不該干了。
畢竟,工作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時不時和死神擦肩而過。
總而言之,在大環境很差時,“茍住”是一種智慧。只要“茍住”,就是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