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年輕人者得天下」。
只是以前說這話時,說的是「得年輕消費者」,看重他們有旺盛的消費力;然而,現在說這話的,說的是「得年輕創業者」,看重他們有旺盛的創造力。
重新定義這句話的,是湖南省。
這廂,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全國兩會上向大學生們「喊話」,發出「背著雙肩包就能來湖南創業」的熱情邀約;
那廂,湖南廣電火力全開地助攻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向大學生們持續「喊話」,接連四個月推出四檔花樣不同的大學生創業節目。
這一系列的行為似乎反映了一個信號——
得年輕人創業者,湖南下定決心了。
湖南廣電拉開「電視大學生創業時代」
從第一檔脫口秀形式的《創業開放麥》,到第二檔競技秀形式的《奪金2024》,到第三檔紀錄片形式的《何以「湘」逢》,再到第四檔談話形式的《創業有得聊》,2025年以來,湖南廣電在大學生創業節目上表現出極強的連續性,四個月以來從不斷檔,決心之大、創作能力之快、內容表達之豐富,不僅是業內首次也開社會先河——
中國大學生第一次這么徹底地、多維地受到創業啟蒙,
第一次在電視上蔚為壯觀地呈現中國大學生創業時代。
為什么要有連續性?就是因為啟蒙是一個連續性的思想活動,它要一點一點建構起年輕人的認知,一點一點調動出年輕人的激情,在某一瞬間才能讓金種子破土而出,否則打一槍換一炮沒有這個孵化期,永遠不可能系統性地形成創業風潮。
因此,這個連續性的特質,就分外鮮明地反映在最新上檔、接棒孵化的,由湖南衛視王琴賽道王文團隊制作的第四檔大學生談話類創業節目《創業有得聊》之上——
一是要做好政策與內容的連續性。
4月10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剛剛主持召開大學生創業導師工作座談會,希望廣大創業導師和企業家積極參與,大力支持湖南把推動大學生創業作為一項戰略性舉措來抓;僅在三天之后,4月13日湖南廣電便上檔了《創業有得聊》這樣一檔如何讓創業導師更好推動大學生創業的示范節目。
由此,湖南省的「雙軌制大學生創業導師體系」也就初步形成格局——
一是「產業頂級創業導師」,由頂級企業家、明星投資人提供行業視野、戰略思維;
二是「線下實踐創業導師」,由高校老師、本地企業家提供實操指導、資源對接。
以首期節目為例,《創業有得聊》邀請到了被譽為「全中國創業者最想拜的師」——創業導師李澤湘,他是上市公司固高科技創始人、他是云鯨智能、正浩創新等眾多科技獨角獸企業背后的金手指,他還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XbotPark機器人基地發起人,創業圈鼎鼎有名的大咖級人物。由他作為「創業導師」,跟創業大學生分享心得、答疑解惑。
他認為最好的創業源自興趣,比如大疆科技創始人汪滔,從小癡迷航模飛機,
憑借對技術的鉆研,最終將熱愛轉化為事業。在他看來,創業中的“失敗”更應被視作「迭代」——絕大多數最終創業成功的人,都是連續創業者。他們通過持續迭代,最終走向成功。
因此,《創業有得聊》的推出恰逢其時,一是「產業頂級創業導師」是「線下實踐創業導師」的導師,給廣大將要設計創新創業課程、指導創新創業實戰的大學生創業導師們做了示范與打樣,比如李澤湘提出的「新工科教育」「學院派創業平臺」都是值得深度學習、復制的模式;二是「線下實踐創業導師」是「產業頂級創業導師」的落地,從高屋建瓴到事無巨細,幫助大學生們從「知道」到「做到」。
二是要做好熱度與內容的連續性。
《奪金2025》捧出了六個金種子、產生了三個熱效應:
熱效應之一:金種子們生根落地。六位創業青年不但與湖南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完成了簽約,還扎扎實實地把他們的創業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區開了起來,成了全省甚至全國創業青年的成功典范。
熱效應之二:全省創業氛圍濃厚。在《奪金2025》的熱度帶動下,湖南各大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六位創業青年現身說法,用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創業大軍,成為一種「時尚的新活法」。
熱效應之三:資本機構拋來橄欖枝。在參加過《奪金2025》后,投資人齊慎說,「在一些關鍵的技術上,很多(大學生)創業者會呈現出一種產業報國的情懷,無所畏懼的精神,這是讓我們很興奮的地方」。
但是,要讓金種子落地生根后還能茁壯成長,讓大學生氛圍濃厚后還能實際行動,讓資本看到機會后還能不斷投入,必須要有后招。
《創業有得聊》就是承接這個熱度、承接這份激情的后招:
一方面,創業不是作秀,在金種子落地湖南后,他們有一系列的真需求、真問題,需要得到答疑解惑。
因此,《創業有得聊》就成了《奪金2025》的「后傳」——
《奪金2025》是找到金種子的第一步,《創業有得聊》是從選手們的「奪金」到陪伴他們「掘金」,幫助他們發芽、呵護他們長大,從舞臺上走到創業園真刀真槍開始實感的創業青年們,抱著他們真實創業路上的困惑向創業大佬們請教,由此產出對創業者真正有用、有意義的創業干貨。
比如在《創業有得聊》第一期中,就邀請到了被譽為「全中國創業者最想拜的師」——創業導師李澤湘,創業青年們向他請教了一系列問題:
項目應該如何加固技術壁壘?
企業應該如何建立起護城河?
AI浪潮的趨勢應該如何抓???
另一方面,這些創業青年也成了一定意義上的「創業青年偶像」,他們不僅在為自己問,也在為更多潛在創業青年問:
本科生應該如何創業?
學業和創業沖突怎么辦?
大學生創業經驗少怎么辦?
通過這些既能為大學生代言,又能為年輕人打樣的金種子選手們的持續加熱,也把長沙打造成中國的「創業偶像之都」。當小米的雷軍大火,海爾的周云杰走紅,如今的社會氣候已經悄然興起了「企業家偶像熱」。但是,我們需要在青黃交接中更年輕一代的創業偶像,擅長「造星」的湖南廣電看好了這片藍海再次先人一步,要在背包來湘創業的年輕人中,造出中國的90后甚至00后的馬斯克、山姆奧特曼。
信號后的一盤大棋
如果我們從一個「信息論」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個長達四個月持續發出的「連續信號」,必然承載非常重要的能量源。
它標志著湖南廣電在進行新一輪的重大產業轉型,并且,這個轉型不只是在傳媒產業內部,而是外向性地深度滲透到地方戰略、滲透到千行百業。
一方面,從節目上看,湖南廣電提供的「媒體產品」的本質,正在更新換代。
傳統媒體產品主要提供的是「情緒價值」,《你好,星期六》提供的是「快樂」的情緒價值,《乘風》提供的是「勵志」的情緒價值;但是,湖南廣電打造的這條新媒體產品線,提供的是「戰略價值+情緒價值+功能價值+經濟價值」。
以《創業有得聊》為例——
它首先發揮作用的是在全省一盤棋中的「戰略價值」,在湖南省支持大學生「七個一」行動中提供媒體戰略價值,以媒體特有的連接屬性與價值中樞盤活「七個一」行動中的其他「六個一」(政策、基金、孵化器、顧問導師、創業課程、創業典型),比如這個節目就是邀請顧問導師與創業典型進行對話交流,為創業課程提供思路,為年輕人如何利用好政策、基金、孵化器開辟公共話語空間。
其次它在創造一種更有社會責任擔當的「情緒價值」。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嚴峻的就業壓力,我輩中國青年需要情緒的不是放棄抵抗的佛系,而是正面迎擊的激情。湖南廣電本質生產的不是「大學生的創業節目」,而是「年輕人的奮起情緒」。
再次相比傳統節目多只有精神產品的務虛,它有功能產品的務實,為創業青年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價值」,比如湖南初創企業能否直接對接上游工廠?大學生創業者能否使用共享工廠?因此,節目與觀眾的關系正在變化,不再只是觀眾的「看」,而是「看+學+用」談話內容不再是遠距離的雞湯、無實用的八卦,而是能夠真正服務于年輕人在大學階段、工作階段的實用談話。
最后「經濟價值」在于湖南廣電或將從產業鏈的下游轉型產業鏈的上游。以前媒體是「宣傳企業」,現在是「孵化企業」,若能探索出恰當的合作模式,將會大有可為。
一方面,從平臺上看,湖南廣電的「媒體身份」的本質,正在轉型升級。
在創業浪潮中,媒體角色、價值與地位也會在浪潮中重構:它是社會資本的催化劑、是社會力量的集結號,是人類行為、經濟活動、未來社會的塑造者。
在去年湖南廣電基本完成「芒果新雨林」的建制后,1號認為,2025年的湖南廣電更加主動地把「芒果新雨林」融入「湖南大雨林」,讓芒果與湖南地方戰略深度融合、與千行百業的創業深度融合,讓一批新興創業公司在這片湖湘雨林中成長,由此也讓傳媒業在千行百業中的價值與地位再定義,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無冕之王」。
在這番媒體融合中,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湖南經驗」——
以往政府服務大學生創業的模式是「產教融合」,但往往陷入參與少、規模小、破圈難的困境;而湖南模式提出了「產教媒融合」彌補短板,通過媒體對內盤活——講清政策、疏通資源,對外破圈——吸引人才、招商引資。真正把大學生創業做成區域熱點、社會現象、全國名片。
1號結語
置身于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潮中,在新一輪的媒體與政策、教育、投資、千行百業的融合中,一系列的變化正在悄然變化:
媒體與政府的關系變更緊密了,
媒體與觀眾的關系變更多元了,
媒體與產業的關系變更主動了。
這也反映了湖南廣電在克服了短線流量經濟的一種長線思考與選擇了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依托多年文娛積累下的國民度與影響力,必須要有更高附加值的轉型與升級。
這條路說易行難,伴隨陣痛與坎坷。
但既然決心已下,霸蠻的湖南人便會一干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