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4月14日,“柳韻仁心——伍月柳趙偉仁藝術展”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重力場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策展人魏祥奇策劃,展出嶺南畫派畫家伍月柳、趙偉仁母子畫作62件。作品涵蓋山水、花鳥、走獸和人物等題材,展現了嶺南派繪畫表現的多元面向。
伍月柳教授,擅長以中國傳統水墨技法描繪自然與人文景觀,其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著稱,常以山水、花鳥為載體,表達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與熱愛。她的畫作不僅展現了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更傳遞出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思考。
作為伍月柳之子,趙偉仁不僅繼承了母親的藝術天賦,還是一位在醫學領域卓有成就的專家,他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是上消化道手術和創新內鏡及機械人外科領域的國際權威。趙偉仁的藝術創作深受其醫學背景的影響,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與對人文的思考,體現了他對人性、社會及自然的關懷。他的藝術創作與醫學事業相輔相成,既以醫學的嚴謹態度探索藝術的表達,又以藝術的感性視角審視醫學的意義。
此次展覽場館重力場美術館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第二個藝術空間,自202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探索藝術與人文、科技、社會之間的多重關系。此次“柳韻仁心——伍月柳趙偉仁藝術展”不僅是對兩位藝術家創作成果的展示,更是對藝術與校園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嘗試。
策展人魏祥奇表示,“此次展覽主題‘柳韻仁心’,概括性展現了伍月柳和趙偉仁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意識,他們的藝術既在嶺南繪畫的歷史脈絡中不斷延展,又在向觀者展現著人如何通過藝術創作、通過不斷深化對筆墨語言的感知力實現自我完善,在超級發達的現代都市與自然山林之間尋覓到心靈的棲息之所。伍月柳在逾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不遺余力地在海內外舉辦展覽推廣嶺南派藝術,使其客觀上成為連接內地、港臺與海外華人的文化使者。因此,伍月柳在當代中國畫史上的地位,應不僅限于其藝術成就,還要看到她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做出的貢獻。而趙偉仁的繪畫,則向我們展示了繪畫藝術持之以恒的魅力,那就是對于人的心靈的啟迪和升華。”
在展覽現場,伍月柳談及自己的創作心路與體會:“我是嶺南派的第三代傳人,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香港跟從趙少昂、黃君璧兩先生學習繪畫。在畫法上,我想要在濃淡厚薄中求虛實、深遠,多留一些畫面空間,多一些抽象,進而表現出夢幻神化的境界,形成似與不似之間的妙境。在墨法上,有點滴法、淋漓法、虛實法、噴酒法、襯拓法、彈水法等。要畫好一幅畫,要講究布局、用筆、賦色,要表達無盡的感覺而不受物象的影響,才能升華為妙品。我非常重視寫生,要代入自己的感情,要追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認為,在創作上必須折中中西、融匯古今,要由寫生轉入寫意,進而實現極致的表現,寫出氣韻生動的真實感受。創作靈感和神韻的結合,是寫意的最高境界,要寫出物象的氣韻,才能抒發出自己的內在感受。”
趙偉仁表示,“我14歲開始學習國畫,但大學攻讀的是醫學,這兩個看似不同的領域,卻在無形中塑造著我的思維方式與人生追求。國畫教會我用筆墨表達意境,而醫學讓我用科學的眼睛探索生命的奧秘。在國畫創作中,每一筆、墨、色都需深思熟慮,因為一旦落下便難以修改,這讓我學會了在動筆前心中必須有清晰的構思和布局。尤其是國畫中的‘留白’,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種技法,更是一種智慧。藝術與醫學都要求專注、耐心、飽含創造力,同時也需要在嚴謹中留有余地,以應對未知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藝術與醫學的交匯,賦予了生命和人文更深維度的意義。”
展覽開幕式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藝術中心主任黃順真正式邀請伍月柳教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駐校藝術家。伍月柳作為駐校藝術家,將在校園內與學生們展開深度互動。她在未來將通過交流會、工作坊等形式,指導學生創作與審美,并與同學們共同創作藝術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