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簽署的“對等關稅”行政令?“對等關稅”?看似兇悍,實際純屬自嗨!對中國商品達到125%的稅率,不僅未能撼動中國經濟,反而導致美國國內通脹飆升、股市暴跌。
數據顯示,在“對等關稅”宣布后的兩天時間(4月3日和4日),美股市場蒸發了近6.5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7萬億元)的市值。中國通過六年布局的“雙循環”戰略,已將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至60.5%,并降低對美出口依賴(2024年對美出口占比降至14.7%),而美國卻因供應鏈斷裂和消費者負擔加重陷入孤立困境。
眼看經濟牌打崩,五角大樓急得在中國家門口擺POSE:海陸空天搞“聯合軍演”,縫縫補補搞聯合作戰訓練。
然而,這種“關稅戰打不贏就動武”的邏輯,恰恰暴露了美國戰略焦慮的本質:經濟手段失效后,軍事威脅成為其維護霸權的最后底牌,但美國不會對華開啟熱戰,也不敢開啟,一旦失敗,迎接美國的將是無底深淵!
一、美軍的“閃電戰”幻想
美國退役少將,陸軍高級導師和執行顧問布拉德利·格里克指出,若對華開戰,美國需要快速獲勝,拖延則會慘敗。
格里克表示,“一旦戰爭變得漫長,美國就沒有太多好辦法來逃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沖突開始時就規劃和調配武裝部隊以贏得勝利。”
美國正試圖通過“打贏第一仗”的閃電戰邏輯維持霸權,但這種戰略在東亞地緣格局中已顯露致命缺陷。
中國在家門口作戰有著?地理縱深與戰略投送的天然優勢。南海、臺海、東海等潛在沖突區域均位于中國近海500公里范圍內,解放軍火箭軍的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殲-20隱身戰機與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構成“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可對美軍航母戰斗群形成“以陸制?!眽褐?。
格里克少將主張美軍必須“在前沿快速決勝”,但其方案暴露三大矛盾:
其一,美軍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就像“跨國送外賣”:美國陸軍要求部隊“6個月內部署到位”的標準與中國“72小時全域動員”形成鮮明對比。目前美軍60%以上??樟α啃鑿谋就粱蜿P島調動,而解放軍已在前沿部署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等非對稱武器,具備“首波即決戰”能力。這種后勤保障的云泥之別,讓美軍的“速勝論”猶如要求外賣小哥騎著自行車飆贏F1賽車。
其二,格里克少將提出“作戰并取得勝利的唯一途徑”是全球一體化計劃,幻想“日韓澳集體出兵”,與美國聯合部隊并肩作戰。然而日本60%半導體原料依賴中國進口,韓國三星54%設備采購自中國供應商,澳大利亞鐵礦石七成銷往中國。這些國家政客喊“自由航行”時,本國商界大佬正在北京談生意。美國“印太戰略”依賴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支持,但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如中日貿易額超3000億美元)使其難以承受全面對抗代價。
其三,低估了核常兼備、工業魔法的威懾。中美同為核大國,具備“相互確保摧毀”能力,這從根本上制約了美國發動全面戰爭的沖動,迫使美國任何軍事行動必須限定在常規戰爭范疇,極大壓縮了其戰略選擇空間。
此外,中國通過WTO訴訟、區域自貿協定(如RCEP)和多邊外交,贏得160余國支持反對任何單邊主義,而美軍在亞太的軍事挑釁已被國際社會廣泛視為“霸權工具箱的窘迫表演”。
美國蘭德公司模擬顯示,若中美在西太平洋爆發沖突,美軍獲勝概率隨戰爭持續時間呈指數級下降:
?72小時內?:美軍依賴隱身戰機與航母突擊,但面臨中國反衛星武器與網絡戰的體系破襲風險。
?7—15天?:解放軍二線部隊完成動員,民船改裝醫療艦、集裝箱導彈發射平臺等“非對稱戰力”投入戰場。
?30天以上?:中國工業產能(占全球制造業30%)與稀土供應鏈將轉化為戰爭韌性,而美國半導體、醫藥等產業因對華依賴可能陷入癱瘓。
二、美軍新一輪軍演的野心
據美國“戰區”網站(theWarZone,TWZ)本月8日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參謀部主任,邁克爾·博伊爾中將本周在馬里蘭州國家港舉行的“海-空-天”研討會上,透露了美國國防部正在著手調整美軍聯合部隊在“未來對華戰爭”中的訓練模式。
正如格里克少將的戰術推演所言,美軍正在摒棄以往各軍種“各自為戰、分頭訓練同一類場景”的傳統做法,轉而開展“跨大規模戰場空間的一體化協同作戰演習”,旨在通過實踐“更清晰地”掌握實施此類復雜聯合作戰所需的各種能力要求。
這些訓練內容的變化,凸顯了美國軍方正試圖努力應對“在太平洋戰區大規模對抗中國”的前景,而想要在這種預想場景中取得優勢,美軍僅僅實現“各軍種間近乎無縫的全面整合”仍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與其“盟友和伙伴國家”實現密切協同作戰才行。
然而這一訓練的實際效果怎么樣呢?
當被問及太平洋戰區面臨的“特定挑戰”時,博伊爾表示,他曾反復思考,聯合部隊的需求如何界定,而現狀是各軍種仍然各自提出需求,我行我素,拒不整改,更別談大規模戰場協同了。
博伊爾親口承認,美軍在實現“跨大規模戰場空間的一體化協同作戰”之前,軍種間關鍵能力需求的生成機制低效并存在缺陷。美軍自己縫縫補補不夠,還琢磨拉日韓澳當?“炮灰氣氛組”?搞“盟友協同”?。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盯著關島,轟-6K繞著島鏈飛,難不成想讓小弟們拿“漁船”擋導彈?美軍這一?“用魔法打敗魔法”?的腦洞,建議直接申報科幻文學獎。?
三、我軍的“持久戰”謀略
公元前260年,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率領的趙軍在長平追求“畢其功于一役”,最終四十萬將士被白起圍殲。2300年后,某些國家仍在重復“閃電戰定乾坤”的戰略幼稚病。
讓我們翻開五角大樓的“黑歷史賬本”:1950年麥克阿瑟叫囂“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結果被志愿軍從鴨綠江推回三八線。1965年威斯特摩蘭宣稱“越戰勝利在望”,結果美軍深陷泥潭十年。2003年拉姆斯菲爾德規劃“伊拉克閃電戰”,結果反恐戰爭燒掉6萬億美元。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卻又充滿黑色幽默。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不是貿易,貿易不僅僅是載體,而是戰略。美國不能坐視與其完全不同性質的國家越來越壯大,甚至比他更大。不能容忍中國在高技術領域威脅美國主導地位。不能承認“一帶一路”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重構。所以戰略對手的地位定位決定了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不會為臨時因素而改變。
中美博弈的本質是守成大國與新興力量對國際秩序重塑權的爭奪。中國堅持“不開第一槍,但絕不讓對手開第二槍”的防御原則,通過火箭軍“東風快遞”、海軍“福建艦”航母戰斗群與太空戰能力的同步升級,已在近海建立起多維度、立體化的“鋼鐵長城”。
1938年毛主席寫下《論持久戰》時,恐怕沒想到這份戰略會在21世紀被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太空:“北斗”衛星+5G織就精確定位天羅地網,網絡:“天河”超算+量子通信構建數字長城,深海:“蛟龍”潛航器+“海燕”水下無人潛航器掌控龍宮,這種跨越時空的戰略定力,在福建艦航母的電磁彈射轟鳴中,在珠海航展“忠誠僚機”的翱翔里,在青海風洞實驗室的氣流中,早已化作守護國門的銅墻鐵壁。
中國在東海、南海及臺海地區已構建成熟的區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解放軍東風導彈、殲-20隱身戰機等裝備的作戰半徑覆蓋第二島鏈,可對美軍航母、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實施精準打擊。美軍評估顯示,其航母在亞太的威懾半徑已縮水40%,而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戰時工業潛力更占絕對優勢。
中國占據全球制造業31%的份額,工業產能是美國的10倍。以造船為例,中國單月造艦量超美國一年產能,戰時可將民船迅速轉為軍用。反觀美國,F-35機隊完好率僅54%,11艘航母中5艘處于維修狀態,軍工產能萎縮至冷戰末期的30%。
無論美國選擇“閃電戰”還是“持久戰”,我國區域拒止體系使美軍難以突破“第一島鏈”,工業與人口規模形成了碾壓性優勢,多邊主義合作則可以對沖美國單邊霸權,消解美國的“亞太戰略”,中國在家門口作戰已立于不敗之地。
正如美國少將格里克所言,“拖延將慘敗”——若美國執意軍事冒險,其結局只能是加速自身霸權的衰落,而中國將繼續以實力與定力捍衛和平發展的權利。
當美國在臺海搞“航行自由”時,中國在南海“種島”;當美國制裁華為時,中國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當美國加征關稅時,中國對東盟出口突破萬億美元。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定力,在福建艦下水、C919商飛、嫦娥探月的轟鳴聲中,已化作新時代的東方智慧交響曲。那些聒噪“中國完了”“中國輸麻”的雜音,終將被歷史的濤聲淹沒。
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正在走向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