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沖突走向終局,普京終于可以騰出手來,調整俄羅斯的建軍思路。他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拿出8.4萬億盧布,約合1007億美元用于建造海軍新艦船,以應對新的威脅和挑戰。普京說,這些年俄海軍的建設進度不錯,過去五年總計建造49艘艦船。確實要比美軍快得多。
俄軍僅存的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
一、8.4萬億盧布
1007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呢?雖不及美軍每年1近萬億的軍費開支,但在海軍艦船建造方面,是一筆巨款。以成本價來算,可以造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按說從蘇聯到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建軍思路一直是以鋼鐵洪流平推歐洲,跟美西方打陸戰為核心,俄烏沖突這三年也證明,俄軍在陸戰方面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普京選在這個時間點公布消息,確實令人意外,但仔細想想,這里面隱藏著他對未來戰爭的更多考量。首先,俄烏沖突這三年,俄陸軍確實沒能摧枯拉朽拿下烏克蘭,但始終是在跟整個北約作戰,俄國防部已經比較全面地了解了西方的軍事實力,積累了足夠的對敵經驗。
陸軍方面,俄羅斯沒啥好擔心的了
盡管俄軍沒有和西方軍隊直接交戰,但從北約教官、參謀的水平來看,他們的表現估計還不如烏軍。就算未來某天,雙方爆發沖突,俄陸軍也足以應對孱弱的歐洲。這個時候,把目光轉向其他方向,就是一個很合適的時機,俄羅斯的海軍力量強弱,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世界格局。
二、普京的大計劃
本月8日,俄北方艦隊在北極舉行軍事演習,總計有20艘艦艇參加。隨著氣候變暖,人類對北極的逐步開發,該地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北極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是從亞洲到北美洲、歐洲的新航線,目前俄羅斯正試圖跟中國一起開發北極資源,但美西方同樣是來勢洶洶。
翻看北極地圖,該區域內除了俄羅斯,剩下7個都是北約國家。美國為提升在北極圈內的存在感,特朗普正在著力推動他的“吞并格陵蘭島”計劃。前段時間,美國副總統萬斯跑了一趟格陵蘭島,雖然他的“合并”訴求引來全球嘲笑,但在吞并格陵蘭島這件事上,美國顯然是認真的。
萬斯親赴格陵蘭島,演了一出好戲
俄羅斯以國家體量來說,是北極圈內當之無愧的扛把子,但在可動用的海軍力量上,還是很捉襟見肘,俄羅斯現役的各類軍艦,基本都是蘇聯時期留下的老爺車,本來應該逐步替換掉,但之前因為俄羅斯沒錢,只能把有限的軍費開支,用到更有戰略價值的核武器上。如此緊迫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俄羅斯“慢工出細活”,借錢也得硬上。
三、挑戰海洋霸權
而在另一個方向上,本月9日,俄太平洋艦隊在彼得大帝灣舉行實彈演習,過去兩年,俄海軍多次跟中國舉行聯合演習,最遠把軍艦開到了美國人的專屬經濟區。現在中美競爭劍拔弩張,隨時都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俄軍能否在這個方向上跟中國形成合力,將決定未來他們能否從地區收益中分到一杯羹。
當然啊,我們不是說中美在太平洋上必有一戰,俄海軍也一定會參戰。而是俄羅斯建設海軍力量本身,已經是對美西方的強烈震懾。想當年蘇聯的海軍力量是公認的短板,但也和美國有過數次大規模對峙,把整個世界拖到熱戰邊緣。
當年美蘇海軍曾多次對峙
不過,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也絕非易事,俄羅斯開戰前就缺錢,經過美西方三年消耗,現在更窮了。除了經費問題,俄羅斯還缺乏當年蘇聯那樣強大的工業能力、產業配套和優秀工人,別的不說,“庫茲涅佐夫”號這艘老航母在船廠里維修8年,依然沒能重返艦隊。我看啊,不來找中國商量商量,我們造船的質量有保證,俄羅斯拿能源、礦產換我們造軍艦,這才是合作共贏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