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這是第一次,上汽以“集團之夜”的方式,總結過往,啟迪下一程。
“從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機,到新時代的移動智能大終端,上海灘的傳奇永不落幕。”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秋的致辭,從這句話開篇。他更想表達的是,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開創者之一,上汽集團將從“領先”走向下一個“領先”。
回顧歷史,上海孕育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多項“第一”,第一次在中國街頭出現汽車、第一臺上海牌轎車開啟的造車夢、第一家合資企業的模式突破、第一臺互聯網汽車的時代引領……這些“第一”與上汽集團息息相關:在中國汽車產業的1.0時代,上汽集團一直以最低調的方式遙遙領先。
放眼當下,中國汽車產業開啟了2.0時代,借中國智造春風,中國汽車開始領跑世界。其中,不乏新的隊友、新的對手、以及新的規則與打法。在傳統汽車疊加智能化羽翼之后,上汽集團以強大的體系能力守正出奇、行穩致遠,已經成為中國汽車企業2.0時代的變革樣本。
對此,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將始終以‘跪著學習’的謙遜、‘站著創新’的骨氣,與伙伴們攜手,讓智能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中國標準定義未來出行,讓每一次車輪的轉動都承載著用戶對美好出行的向往。”
在2025年愈加白熱化的汽車市場,在本土作戰的上海車展前夕,上汽以集團之夜的方式,和大眾、通用等老朋友,和Momenta、地平線、華為和大疆等新朋友共同攜手,一方面展現了上汽集團持續領先的底氣,另一方面更展現了在新世代里,上汽集團持續創新、勇于變革、更懂用戶的靈魂所在。
與時代同頻的上汽創新之魂
與上海灘海納百川的氣質同頻,上汽集團的創新浸在基因里:
70年前,以上海內燃機配件制造公司揭牌成立為標志,上海汽車工業的歷史由此開啟;40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上汽開創了合資合作的行業先河,不僅率先建立起現代化的整車制造與零部件產業體系,更是成為中國汽車人才的“黃埔軍校”。
在智能化席卷汽車行業的浪潮中,上汽集團同樣用自己的方式傲立潮頭,一聲“你好 斑馬”開啟了中國智能汽車的“你好時代”,無論是語義交互還是駕艙設計,上汽集團在哪個時代都在思考“下一個時代”。
選擇哪條道路前進,最能展現一家企業的性格。上汽,從來只做創新者的態度深入這幾十年的企業發展之路。面對新世代的行業競爭格局,上汽集團再次創新,以三套“拳法”內外兼修,打穿產品體驗、打穿市場、打穿各種邊界。
第一套“內家拳”,是自去年7月全新管理層到任后緊鑼密鼓的變革與調整,成立大乘用車和商用車板塊,瘦身聚力,成效初顯;第二套“外家拳”,一方面與合資伙伴深入合作,率先開啟中國合資企業2.0時代,另一方面與頭部科技企業快速形成跨界朋友圈,優勢資源互補,為用戶提供全新用車體驗;第三套“組合拳”,利用上汽集團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
“上汽是一家非典型國有企業,”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余承東一語中的,持續創新的靈魂、快速變革的決心、以及內外兼修的高效行動,都讓市場和行業看到了上汽的快速變化。
王曉秋講到,上汽集團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擁抱變革,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合作共進,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產品,推動“上海智造、中國品牌、全球品質”持續迭代升級、不斷向上。
與產業同頻的上汽變革之魂
毫無疑問,近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變化翻天覆地,這不僅是延長線上的創新,更是走出了一條中國汽車產業獨有的換道超車之路。
面對眾多新進入者的全新打法,傳統車企并不容易應對。即便時至今日,體量如通用、大眾的全球優勢企業,仍然在緩慢摸索。但是,堅信“市場永遠是對的”的海派文化,依然可以快速摸索出市場新規律,并且快速探索出應對之道。
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經歷陣痛期,自主與合資板塊都面臨較大市場挑戰。對此,上汽集團下半年快速啟動調整,自主板塊將過去分散的乘用車、研發總院、零部件等板塊整合為“大乘用車事業群”,合資板塊通過“一口價”等方式,快速占據市場主動,并在第四季度取得銷量翹尾。
變革紅利延續到了2025年。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團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并且終端累計交付超過108萬輛,渠道健康度持續改善。特別是3月,上汽整車批售38.6萬輛,同比增長1.14%,環比增幅超過30%。
市場表現在資本市場得以快速響應。4月7日晚間上汽集團發布公告,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0億元到3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9億元到4.9億元,同比增加10%到18%。
自身調整之外,面對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上汽集團堅守安全底線的同時,同步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資料顯示,10年時間,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獲得了超2.6萬項有效專利,形成了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七大技術底座"。
在組織體系上的刀刃向內,在技術更新上的快速迭代,讓上汽集團一直以居安思危的自省精神,在激烈競爭的中國汽車市場保持不敗之地。面對“上汽老矣,焉能飯否?”的質疑,賈健旭強調:“‘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上汽不僅懂車,更要懂消費者。上汽要做的,不僅是造好車,更要走進消費者的心。”
與用戶同頻的上汽平權之魂
2025年,中國車企紛紛以“智能日”開啟全新一年的傳播主題,與用戶關注同頻,車企紛紛將2025年定義為L3元年。作為傳統車企創新代表的上汽集團,對此既積極擁抱又冷靜對待,成為了最讓用戶放心的智能化代表。
“上汽將用戶需求融入到產品定義中,讓每一輛車在誕生之初,就攜帶獨特的‘用戶基因’。”王曉秋表示,在上汽,用戶不再只是“終點買單人”,而將變身“起點合伙人”。
正是基于對用戶的敬畏,上汽集團造車的初衷就是從用戶角度出發:在汽車新四化之后,上汽集團認為汽車市場將進入個性化和出行服務時代。個性化時代將分兩個階段演進:
第一階段,是汽車軟件個性化,就像手機上的APP,汽車上裝載的軟件、智駕系統等,借助與AI的高度融合,車將成為人的第三空間,個性化的生態軟件將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第二階段,是汽車硬件個性化,汽車將成為人的生活伙伴,隨著電子電氣架構的不斷完善,汽車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選擇性會越來越豐富。
這一切背后的深層邏輯是平權。近年來,平權成為凡汽車發布會必提及的概念,從安全平權到智駕平權,逐步演繹為科技平權、智能平權、油電平權等等。這背后無非是想說,降低用戶使用新技術的成本與門檻。
對此,王曉秋給出上汽集團的闡述,他認為,“平權”的本質,就是新鮮事物的普及化過程,可以推動技術發展與社會進步,將會實現“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局面。
他認為,上汽要在平權驅動下,不斷實現進階。在技術進階上,要實現“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好”的轉變;在體驗進階上,要實現“用戶滿意”向“用戶驚喜”的轉變,讓用戶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安全、智慧、愉悅的美好出行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