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徹的御用反派,也是金庸迷心中最經典的白眉鷹王殷天正, 還是《九品芝麻官》里常威的父親常昆。
老爺子駕鶴西去,一個時代的背影消失在人海里。
借著懷念谷峰老爺子的契機,盤點10位還健在的90+香港電影人。
他們皆是見證香港影視發展的“活化石”。
01、羅蘭(90歲)
原名盧燕英,在幼稚園時便以臨時演員投身演藝圈。
她早年間出演了超過百部粵語片,長期以配角合作陳寶珠、蕭芳芳這樣的當紅明星。
70年代,她是TVB《歡樂今宵》的主持人。
飾演以嬌嗲聲線解答來電者疑難的“701小姐”,港人無人不識。
90年代以前,她以拍攝劇集為主,參演過多部經典。
如《狂潮》《家變》《網中人》《親情》等,她多飾演母親,或武俠劇中的神怪婦人。
在1993年的電影《七月十四》中,她首次飾演“龍婆”,一代“鬼后”正式歸位。
憑這個本命角色,她兩次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她出演的《陰陽路》系列,是無數人的童年陰影。
65歲時,她憑著《爆裂刑警》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為該獎項迄今最年長的影后。
90歲的羅蘭,雖然減少了演出,但也經常與朋友相聚。
02、石慧(91歲)
她與夏夢、陳思思被稱為“長城三公主”。
丈夫是著名的導演、演員傅奇,他們的女兒傅明憲被譽為“最還原金庸小說的郭芙”。
50年代,她加入長城影業開始演藝生涯,代表作有《淑女圖》《孽海花》《寸草心》等。
她在進入80年代后棄影從商,并于1991年隨夫移民加拿大,從此淡出大眾的視野。
03、周驄(92歲)
本名冼錦榮,自取藝名的靈感源自曹禺《雷雨》中的角色“周沖”。
他的入行經歷頗為有趣,在餐廳當服務員時,被客人鼓勵才去當了演員。
他剛出道便在電影《碎琴樓》中飾演男主角,曾是“光藝制片公司”力捧的小生,出演過大量電影。
80年代他參演過多部經典劇集,如《京華春夢》《千王之王》《亂世兒女》。
因他對影視行業沒有信心而去從商,再次回歸則是在《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中飾演邵聰。
之后他在TVB發揮余熱,在《倚天屠龍記》中飾演仙風道骨的“張三豐”,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里飾演“鐘泛達”。
2016年,為表彰他對香港影視行業的貢獻,好友胡楓和曾江為他頒發“萬千光輝演藝人大獎”。
2018年,為照顧患病妻子他減少演出。
04、胡楓(93歲)
原名胡繼修,江湖人稱“修哥”,因合作蕭芳芳出演過不少歌舞片,有“舞王修”的美譽。
他在香港影視圈的地位極高,90歲時TVB為他舉行《人生90好楓Show》,香港的多位明星和名人前來撐場。
他的干兒女中不乏張學友、林憶蓮、黎明、張家輝等大牌,他們基本都是因戲結緣。
他曾在片場指導過李小龍和成龍表演文戲。
他與謝賢、呂奇并稱“粵語片三小生”,以憨厚正直的“鄰家小哥”形象打破當時武俠片主導的市場。
在TVB的《歡樂今宵》《真情》等長壽節目中塑造眾多經典角色,成為家庭觀眾最熟悉的“爺爺專業戶”。
他是名副其實的跨界多面手,香港少數橫跨影、視、歌、舞臺劇的藝人,90歲仍能開紅館演唱會(2022年創下最年長歌手紀錄)。
胡楓的形象(西裝革履、圓框眼鏡)成為香港“草根紳士”的縮影,影響《七十二家房客》等作品對市井文化的刻畫。
其樂觀豁達的公眾形象,被視為香港“獅子山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2023年4月16日,獲得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05、譚倩紅(93歲)
原名譚麗荷,是資深影視演員、粵劇名伶,后輩尊稱她為“紅姐”。
她師承京劇名師粉菊花和吳惜衣。
后經周詩祿導演引薦拍攝了電影處女作《恨海芳魂》,將傳統戲曲身段與唱腔融入影視表演。
在粵劇式微的60年代,通過電影《七彩胡不歸》《李后主》等作品,推動粵劇元素在影視中的延續。
她參演超過百部粵語片,代表作有《難兄難仗義》和《追妻記》,以溫婉賢淑的良家婦女形象著稱。
在70年代加入TVB后,成為長壽劇集的“定海神針”,如《真情》和《皆大歡喜》,塑造多個經典的母親或祖母形象。
八九十年代,演過《胭脂扣》《阿郎的故事》《雷洛傳》《逃學威龍2》等影片。
她用一生詮釋了演員二字的純粹:無論舞臺大小,始終以敬畏之心對待每一場戲。
06、黎宣(94歲)
她是出身電影世家的甘草演員。
父親黎民偉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侄女是紅極一時的黎姿。
早期在亞視(麗的)演過不少經典劇集,諸如《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等。
在TVB也有一個比較為人熟悉的角色,《大時代》中飾演丁蟹的母親“何賤”,被觀眾稱為“最令人心碎的母親”。
在另一部長壽經典劇集《真情》中,她塑造的阮文娟同樣深入人心,是慈母和傳統女性的代表。
2023年,獲得香港演藝人協會的“杰出演藝大獎”,是對她多年來對香港演藝界所做貢獻的肯定。
07、劉兆銘(93歲)
他是TVB的資深藝人,還是第一位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香港舞蹈家,業內尊稱他為“Ming Sir”。
他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是在張國榮和王祖賢版《倩女幽魂》中反串飾演“姥姥”。
他亦是83版《射雕英雄傳》中慈眉善目的“一燈大師”。
作為一個非科班的演員,2013年獲得萬千光輝演藝大獎,這可能就是天賦吧。
“舞蹈是呼吸,演戲是心跳,缺一不可。”
用這句自述來形容他的演藝生涯,再合適不過。
08、傅奇(95歲)
原名傅國良,是中國早期自主培養的土木工程師。
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全能影人,集演員、導演、制片人于一身。
1952年棄工從影,在長城電影開始演藝生涯,主演了58部電影。
他和“長城三公主”均有合作,尤其是和妻子石慧共同主演了《蜜月》《小舞娘》《藍花花》等電影,他們被譽為“紅色銀幕情侶”。
他和張鑫炎聯合導演的《云海玉弓緣》(1966年),首次將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設計“天山派”武打體系,影響了后來的武俠片。
他也是《少林寺》的幕后推手之一,促成李連杰首登銀幕,開創了真功夫電影潮流。
2005年,他獲中國電影百年“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他證明了,電影可以同時承載家國敘事與藝術探索。
09、白雪仙(96歲)
本名陳淑良,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和電影界的“一代宗師”。
父親是粵劇名伶“小生王”白駒榮。
她排行第九,人稱“九妹”、“九姑娘”。
她和任劍輝組成的“任白”組合被視為粵劇藝術的巔峰。
她是將粵劇元素轉化成電影語言的先行者,影響了后世徐克《青蛇》對戲曲元素的使用。
李碧華小說《霸王別姬》中“人戲不分”的理念以她為靈感,梅艷芳曾多次致敬她在《帝女花》中的造型。
她曾提攜陳寶珠、梅雪詩、謝雪心等,形成“任白系”傳承鏈。
晚年她傾資修復任劍輝的遺作,捐贈戲服文獻給香港文化博物館,為粵劇申請“非遺”做出貢獻。
粵劇能從街頭巷尾的“神功戲”登上大雅之堂,她功不可沒。
她用時代的蒼涼釀出永世回甘的文化遺產,是值得尊重的人民藝術家。
10、芳艷芬(99歲)
與仙姐一樣,在粵劇界擁有崇高地位,是有名的“花旦王”,她自創“芳腔”備受歡迎。
50年代從開始演電影,既能演溫婉賢淑的角色,也能駕馭時裝喜劇,甚至還創辦過電影公司。
在電影圈打拼近10年,演了100多部影片,于1959年結婚嫁人,息影回歸家庭。
淡出銀幕幾十年,但貢獻極大,所以在2017年獲得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總結
除了上面介紹的10位,還有葛蘭、南紅、潘迪華等一批老演員。
年華逝去,光影卻依然鮮活。
這些老電影人多半已遠離大眾的視野,但他們留下的文化瑰寶至今還在福澤后人。
希望這些老壽星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撰文:木未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