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湯匙出身:豪門貴胄,揮霍的起點
李鴻章,晚清重臣,曾一手締造北洋水師,被譽為“東方俾斯麥”。
1901年,他病逝于天津,留下約10億銀元的巨額家產。他的長子李經方繼承了大半財富,其子李子嘉更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李子嘉,1910年出生于上海,母親是英國豪族女子,自幼住洋樓、穿西裝、學英文,連零花錢都裝在雕花檀木盒里任他取用。
12歲那年,父親李經方去世,李子嘉與哥哥李厚甫平分家產。
李子嘉分到上海繁華地段房產數棟、安徽1.3萬畝良田、蘇州山場一片,每月還能從銀行支取500塊大洋(約合今日30萬元)。
傭人曾回憶:“少爺買條西洋獵犬,花的錢夠普通人家吃三年。”
然而,這位豪門公子的人生劇本,卻從此刻開始崩塌。
02 揮霍無度:風月場一擲千金,賭桌上輸掉半座城
父親去世后,16歲的李子嘉徹底放飛自我。
他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午后牽著6條純種獵犬招搖過市,傍晚必去上海“長三堂子”(高級青樓)消遣。
一次為博頭牌花魁一笑,他當場拍出3000大洋買下整條街的煙花,夜空亮如白晝。
賭場成了他的第2個家。
在英租界“大世界”賭場,他創下1夜輸掉蕪湖十里洋場(價值10億銀元)的紀錄。
管家跪求他收手,他卻嗤笑:“我李家缺這點地?”
就連染上花柳病,雙腿潰爛,他仍讓人抬著轎子去賭場,紗布滲血染紅椅墊也渾不在意。
母親從英國寄來信件痛斥:“你若再敗家,我便斷了你的銀錢!”李子嘉竟將信撕碎拋入黃浦江:“我有田有房,餓不死!”
03 眾叛親離:母親出走英國,姨太太卷款潛逃
1937年,27歲的李子嘉已敗光所有田產,僅剩上海一棟老宅。
為謀生路,他竟想變賣李鴻章故居,族中長輩氣得聯名登報與他斷絕關系。
母親徹底心寒,帶著最后一批珠寶返回英國,臨行前丟下一句:“你連你祖父一根頭發都比不上!”
唯 一陪伴他的,是當年重金贖身的姨太太沈氏。
然而某日清晨,李子嘉發現保險柜空空如也。
沈氏竟帶走最後3根金條和翡翠鐲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刻,他整日呆坐在地板上喃喃自語:“原來這世上,錢比人走得還快。”
04 凍死街頭:與左宗棠之孫共住破廟,43歲殞命寒冬
1953年冬,43歲的李子嘉蜷縮在南京雞鳴寺的破廟里。
他身披滿是破洞的棉襖,腳踩草鞋,與另一位落難公子——左宗棠之孫左巨生共蓋一條發霉的棉被。
兩人白天沿街乞討,夜里靠喝寺廟的香灰水充饑。
某日,左巨生撿到半塊燒餅遞給李子嘉,卻見他已渾身滾燙。
這位曾一擲千金的公子哥,臨終前抓著破廟的稻草呢喃:“給我叫輛黃包車…去長三堂子…”
次日清晨,人們發現他的尸體時,野狗正撕咬他凍僵的手指——那里曾戴過一枚鑲著鴿血紅寶石的戒指。
寫在最后:豪門興衰鏡鑒,刺痛時代神經
李子嘉的葬禮上,哥哥李厚甫用草席裹尸,將他埋入亂葬崗。
而左巨生不久后也餓死街頭,兩位晚清名臣的孫子,最終殊途同歸。
李鴻章的巨額遺產,為何養出個凍死街頭的敗家子?
對比左宗棠臨終前“不留一錢與子孫”的遺訓,李鴻章為后代積累金山銀山,反成催命符。
梁啟超曾痛心疾首:“李公治國之才,治家之策,判若云泥!”
如今,合肥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內,游客常駐足于李子嘉的照片前唏噓。
玻璃展柜里,他幼年把玩的純金九連環依然锃亮,卻照見一個真理:金山銀山,不如教子孫一座“責任”之山。
如果你是李鴻章,你會給子孫留財富還是留家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