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11日發布2024財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相關情況,其宗次數達704次,較上一年度的669次又有增加。更讓日本方面關注的是,航空自衛隊針對中國軍機的升空次數為464次,“不但中國軍機活動范圍擴大,而且出動無人機的次數猛增,是2023財年的3倍。”
圖為相關報道
據美國《星條旗報》11日報道,2024財年航空自衛隊緊急起飛最常應對的是中國軍機(464次),盡管比2023財年的479次有所下降,但其中應對中國無人機的次數卻猛增。日本防衛省宣布,為應對靠近日本領空的中國無人機,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斗機在2024財年緊急出動了23次,較前一年度的8次“明顯暴增”。
相比之下,航空自衛隊為應對俄羅斯軍機,在2024財年緊急出動了237次,大幅高于上一年的174次。防衛省表示,“中俄軍機繼續活躍在日本周邊空域,日本將采取一切預防措施,繼續進行監視”。
美國《新聞周刊》11日注意到,日本防衛省發布的中俄軍機航跡示意圖顯示,2024年度的監測顯示中國無人機的活動范圍也在擴大,“去年2月26日,首次在日本南部(包括沖繩和九州)附近發現了攻擊-2無人機。去年6月又首次確認中國偵察攻擊無人機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海岸飛行。
日本拓植大學教授門間理良認為,解放軍無人機活動的猛增,可能是中國將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術軍民兩用“智能化”的體現,“無人機的有用性已在俄烏沖突時得到確認,而且正在加速發展”。
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航空自衛隊分為北部、中部、西部、西南4支航空方面隊。近年來西南航空方面隊為應付解放軍軍機的負擔相當沉重,去年度緊急升空次數占全體的60%。而無人機的增加,也相對消耗了自衛隊戰力。
日方拍到的中國軍機
正如日媒所說,如何應對中國無人機,已經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近年來的新課題。因為出現在日本附近的中國無人機并沒有進入日本領空,符合國際法規定,因此航空自衛隊只能起飛監視,但并不能采取驅逐或擊落等行動。日本方面以己度人猜測,這些中國無人機可能會攜帶光電或雷達偵察設備,或者電子監測裝置搜集情報,因此需要航空自衛隊戰機進行全程監控。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出動現役的F-15J戰斗機執行緊急起飛攔截任務,該機服役超過30年,整體狀態已經老化,高頻次出擊對于戰斗機的損耗非常大。相比建造和使用成本相對廉價的解放軍無人機,日本航空自衛隊出動戰斗機進行監視伴飛,需要耗費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實在是不劃算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日方拍到的中國無人機
此外,出現在日本周邊的中國無人機種類繁多,日本方面統計到的就包括無偵-7、無偵-10、攻擊-2、TB-001、BZK-005等多種長航時無人機。它們的續航能力動輒就遠達20小時以上,航空自衛隊甚至不得不連續出動多架戰斗機接力起飛監視,更加劇了戰斗機群的消耗。
圖為偵查式無人機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方面還接連報告發現無偵-7高空無人偵察機的行蹤。但該無人機的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8萬米以上,負責監視的航空自衛隊戰斗機很多時候只能從下方跟蹤。此前日本航空自衛隊發布的一張無偵-7的模糊照片就顯示出明顯的“仰望”角度,表明執行監視任務的日本戰斗機飛行高度遠遠趕不上無偵-7。
因此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在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解放軍無人機可能已從試用飛行升級為實際運用。值得注意的是,他還表示,自衛隊有必要研究對無人機緊急升空的方法,并與“盟友”加強推動雷達情報的共享——很可能包括也在為解放軍無人機發愁的臺灣軍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