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不知道名字的家人。
——今天的編輯 吹風
我知道陪護。
大概就是住院的時候,需要一個人手,換藥、打飯、守夜。
后來有幫親戚去華西取報告,因為華西的報告一般第二天才出來,一來二去的過程中,了解到有專門負責跑腿拿藥的人。
如今,又聽說了一個嶄新的職業——陪診。
很多人不去華西看病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找不到路,二是掛不到號。
結果有一天,我朋友給我說,“現在有專門幫忙掛號的人”,直接說醫生的名字,他會幫你看時間,等一放號就會幫你搶。
期間,可以監控退號,如果有人退號,他第一時間就會幫你拿下。
因為我對醫生沒有要求,以至于第三天就通知我去就診,頭一天突然有人給我打電話,提醒按時就診,如何出行,帶證件。
我以為就是一個溫馨的通知,結果對方說,“我是你明天的陪診”。
然后我問我朋友怎么會有陪診,他說這一塊服務是合在一起的,一般就是掛號、陪診一條龍,反正不要陪診也不會退錢。
事已至此,那就體驗一下陪診,以后老了不用麻煩成家立業的子女。
第一位陪診,大概四十歲,時間觀念特別強,下午三點準時給我來電,正在騎共享單車的我,心想我憑什么配有一個陪診。
碰頭點在門診大樓的入口,我環顧一圈,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有病。
摸出電話打過去,結果陪診就在我面前,她取下遮陽帽,戴上了N95,熱情但保持著一定的社交距離,主動開啟了一段尬聊——
“你怎么過來的”,
“地鐵”,
“地鐵確實方便”,
“是”,
“那我們進去吧”,
聽起來像是相親的開場白,以為進去用餐,實際進去看病。
但是一腳踏入大樓,她就變成了另一幅面孔,帶著我寂寞暴走,她說平時陪診的都是手腳不便的老人,沒想到我活蹦亂跳。
一邊走,我一邊問她在幾樓,她瀟灑且霸道,“跟到我走就是了”。
我掛的眼科,在四樓,因為我是第一次去華西看病,以為跟其他醫院一樣要先去報道,結果被她攔下,“我們先去測視力”。
然后我就去排隊,她把我支開,你去耍,“等到了我喊你”,畢竟來看病,我不可能真的開一局金鏟鏟,我進退兩難。
我在測視力的時候,余光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在門口等我下課的母親,但她絲毫不關心我的視力如何,帶著我繼續疾走。
到了一個走廊門口,被護士攔下,看時間沒到號,不讓我們進去。
我就說,“那就在外面等到”,但她很逞強,“我們走另外一個通道”,一路橫沖直撞抄小道,不知道的以為我快不行了。
我知道她很急,但我一直想說你別急,然而我又怕她真的不急。
等待的時候,因為怕尷尬,我就隨口問這個醫生好不好,她居然真的做了功課,“醫生問診量不高,但是一個清華的博士”。
雖然是基礎信息,但確實是有問必答的小愛同學,不是純粹的陪伴。
看了病出來,準備去繳費,她一下就奪走了我手上的小票,“走醫保還是支付寶”,口吻跟窗口里的工作人員一模一樣。
幫我看有沒有檢查,給我說掃哪里,報銷了多少錢,主打眼疾手快。
后來走到一樓去拿藥,她提前讓我把身份證拿出來,這是一個細節,如果到了跟前才去翻身份證,估計我要被窗口翻白眼。
拿藥,幫忙牽口袋,我說我忘了問醫生咋個使用,“我上去幫你問”。
全程下來一個小時結束,三點到的華西,四點半已經坐在辦公室上班,她說她遇到我上了一個輕松班,“早點回去給娃兒弄飯”。
第二位陪診是一位大姐,打電話過來的時候,聲音粗壯,中氣十足。
她是頭一天給我打了電話,讓我準備身份證、醫保卡、檢查單,“如果檢查單超過三個月就不用帶了”,顯得非常成熟專業。
我問她,“是不是十二點半就要到”,因為就診的時段顯示的是十二點半到一點,她說那是參考,“醫生一點才上班”。
結果我遲到了,“沒關系,有我在,我一整天都在華西”。
這一位大姐,應該是便利店的老板,兼職做陪診,她看到我第一眼就露出了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尷尬中帶著一點慈愛。
她的邊界感很強,不問我什么病,不問我從哪里來,不跟我坐。
整個候診區,像是她的客廳,她把我安置在很遠的一個安靜的角落,然后自己坐在了叫號的電視機下面,一直盯著屏幕。
第一次她火急火燎跑來說到了,結果我們跑到門口才發現看錯了。
第二次廣播里在喊我名字,她卻完全沒有反應,我跑過去喊她,發現她正在刷短視頻,“到底是大姐陪我,還是我陪大姐”。
但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進去看病的時候,她全程在外口攔住大門,有個別復診的人,提著報告,她不讓別人進來打擾。
這一位大姐的鈍感力很強,說直白一點就是莽撞,一般做檢查,如果門是鎖起的,像我絕對就是等開門了才開口問醫生。
結果這一位大姐直接開門沖進去,后果顯然就是挨一頓罵出來。
可以替我挨罵這一件事,我覺得就是物超所值——
“是在這里做檢查嗎”,
“哪個喊你進來的”,
“請問還要等好久”,
“你坐到椅子上去”,
“不是我檢查,是他”,
然后她一把把我推進去,醫生對我上下打量之后,我生怕他問我們是什么關系,我腦袋里不停措辭,朋友?母子?主仆?
結果沒問,但是眼神充滿鄙夷,像在說這么大個人了還要別個來帶。
其中有一個檢查是對眼睛染色,大概就是往眼睛里滴了東西,醫生囑咐說滴了之后要盡快找醫生看,不然藥效就要消失。
我出去就給她說了這一點,她立刻就充滿了力量,開始沖鋒陷陣。
那一條擁擠的走廊,我覺得我要走一輩子,結果大姐為我開路,“讓一讓,讓一讓”,我虛著眼睛走在后面,她是我的眼。
你敢信,那一條肉夾饃的走廊,我們僅花了一分鐘就走了出去。
你讓我一個i人,絕對不好意思讓別人讓路,但是大姐平等地創飛每一個人,她不懼怕眼光,她聽不見怨言,她核心很強。
后來醫生開了藥,出來掃碼繳費,發現僅需16元,不敢相信。
我就在開玩笑,“是不是沒有開夠”,大姐突然變哲學家,“藥不一定是貴的好,只要適合自己就是好”,非常語重心長。
走到樓下,她突然哦豁一聲,“你衣服拿沒拿”,“在我包里”。
最后她把她手機遞給我,“幫我簽個字,記得給我五星好評”。
結束之后她迅速消失在人海,一段關系來得迅速去得干凈,沒有一句再見,以至于在地鐵碰到她,我們都假裝不認識。
我采訪了第一位陪診的大姐,她說一般是三類人會需要陪診——
老年人,手腳不方便;
異地就診,摸不到火門的人;
社恐,孤獨患者;
她說這份工作其實很簡單,引路、繳費、檢查、拿藥,一般半天就會結束,如果半天沒有結束,就需要加錢,延時服務。
價格不一,我看了幾個平臺,半天的話,100-200元不等。
不僅是華西醫院,大姐說省醫院、中醫院都可以陪,她輕車熟路,她屬于是第三方醫療機構的人,每天就是等派單。
我覺得優點就是效率高,陪診比你著急,少走冤枉路,有安全感。
最后就是情緒價值,一個人看病是十級孤獨,焦慮的時候,有人說兩句話放松,陪診的共情能力強,會順著毛來摸。
之前我去做胃鏡手術,醫生說全麻必須有人陪伴,但我找不到人,于是就選擇了不麻,如果有陪診,至少可以攙扶一下。
但陪診不會簽字,幫忙但不負責,“只是短暫的愛了你一下”。
今日編輯 | 吹風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吹風
偶遇標本
@偶不是機器貓
哈哈哈哈
@彭主任
打嘛打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