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公交車傷透心的電雞車主
2017年我剛來廣州時,滿大街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像潮水一樣涌來。
那時候掃碼就能騎,路邊隨便一停就走人,1塊錢騎到飽,甚至有人把車扛上城中村七樓——畢竟免費時長足足兩小時。
誰能想到,八年后的今天,我寧愿頂著38℃高溫騎電雞被曬成炭,也不愿再碰那些“祖宗級”共享單車。
現在的共享單車早就變味了。
起步價漲到1塊5就算了,次卡免費時長砍半成1小時,有次我在天河軟件園加班到半夜,想騎車回三溪,結果剛蹬兩下手機就狂震:“您已超出運營范圍,強制扣費15元!”
低頭一看,地圖上密密麻麻的電子圍欄像蜘蛛網,郊區干脆一片空白。
更氣人的是,以前滿大街都是車,現在找個車得開導航走十分鐘,找到的車十輛里有八輛是壞的。
共享單車企業這手牌打得稀爛。
先是瘋狂漲價收割老用戶,再搞電子圍欄把車鎖死在市中心,最后連投放量都砍半——這不就是逼著我們買電雞嗎?
看看交警公布的數據吧,廣州電雞數量從2019年的399萬輛飆到現在的560萬,每天685萬人次騎著電雞滿城跑,比公交客流量足足多2.3倍。
再說到公交車,我更是一肚子火。
上周暴雨天我心血來潮想坐公交,結果在站臺喂了半小時蚊子。
好不容易等來一輛,上車后開的慢悠悠的,比走路的快不了多少。官方數據說現在廣州公交日均客流只剩300萬,連疫情前的一半都不到,真不怪大家用腳投票。
公交車的衰敗早就有跡可循。
早高峰在中山大道,你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奇觀:私家車把BRT專用道堵成停車場,公交車龜速挪動,限速40公里的牌子像個冷笑話。
我有次實測,7公里路程開車24分鐘,坐公交居然要57分鐘!而我的小電雞呢?均速12公里半小時直達,還能抄近路鉆小巷,遇到堵車時看著旁邊公交車上絕望的臉,我默默把頭盔鏡片扣了下來。
有人說電雞泛濫成災,但誰想過我們為什么非要騎電雞?
接送孩子上學、通勤打卡、買菜拉貨,一輛車全搞定。
買臺車不到三千塊,充電一月才幾十,比天天擠地鐵公交劃算多了。
廣州今年新增了84個抓拍點嚴查電雞違章,可看看非機動車道從70萬擴容到百萬的停放區就知道——這就是老百姓用輪胎投出來的民生剛需??!
反倒是公交車,這些年昏招頻出。
線路越砍越狠,四年撤了72條線;發車間隔越來越飄忽,說好的10分鐘一班,實際能等來輛共享輪椅都算運氣。
現在除了坐公交車不用錢的老人家,還有誰愿意受這個罪?
不過要說公交該徹底淘汰,我倒覺得太極端。
上周看見一個阿婆在公交站臺來回踱步,手里攥著老人證的樣子讓人心酸。
真要改革,不如學學深圳搞高峰快車,把那些繞路三公里的“幽靈線路”砍掉,多開點地鐵接駁專線,再把破車全換成帶USB充電口的新能源車。
最重要的一點,要讓年輕人也享受出行的優惠,羊城通的優惠別搞那么多的套路,我就不信拉不回年輕人。
至于我的小電雞,估計還得陪我再戰五年。
昨天經過珠江新城,看著公交空車駛過滿地電雞的街頭,恍惚間想起八年前那個騎著共享單車追晚風的年輕人。
時代車輪轟隆向前,只是不知道被碾在輪下的,到底是落后的交通方式,還是我們這些等不起、慢不得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