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李現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觀鳥、拍鳥獲生態環境部的官方認可和點贊,帶火了#玉淵潭打鳥#在內的N個話題,成為這個春季破圈的現象級討論。
引發網絡熱潮的同時,也將觀鳥、拍鳥這個原本小眾的生態活動推向大眾視野。近年來,楊浦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內綠地面積不斷增加,為鳥類提供了更多的棲息空間,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打鳥”行列。
鳥類是大自然的使者
它們用靈動的身姿和清脆的歌聲
為城市帶來生機與活力
正值上海市第44屆“愛鳥周”
(4月12日至19日)
讓我們跟著鏡頭
一起來欣賞楊浦部分公園里
鳥兒的身姿↓
灰喜鵲
鳳頭鷹
白頭鵯
在楊浦的綠意褶皺里,藏著城市鳥類的生存智慧。楊浦公園高大的香樟林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正哺育雛鳥,它們連續多年在此筑巢,見證著楊浦生態鏈的完整。灰喜鵲用喙翻開泥土,上演 “鳥版考古現場”。白頭鵯輕啄槐花,舌尖舔蜜的瞬間定格了自然演化的詩意。
黑水雞
珠頸斑鳩(左)黑臉噪鹛(右)
而在新江灣城,“新手媽媽”黑水雞手忙腳亂喂食幼雛。黑臉噪鹛家族以“合作帶娃”應對城市挑戰。珠頸斑鳩則奉行極簡筑巢哲學——枯枝為床,幼鳥離巢即棄,詮釋高效生存法則。
灰背鶇
夜鷺
鵲鴝
黃興公園里,夜鷺幼崽爭奪樹枝上演 “宮斗劇”。鵲鴝甩動豆丹如炫技廚師。梳羽的翠鳥與窺探的灰背鶇,在人類目光中保持警覺距離。而高處的游隼,正用猛禽的視角俯瞰這片喧鬧的生機。
從鳳頭鷹的穩定繁殖到50余種鳥類的共生,楊浦的每一寸綠意都是生態密碼。當你遇見這些小可愛,請以望遠鏡代替驚擾,用靜默守護這份脆弱而堅韌的都市野性。
上海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帶的核心區,每年春秋兩季,數百萬候鳥途經此地,包括鸻鷸類、雁鴨類及珍稀鳥種如震旦鴉雀、白頭鶴等。
為了守護這些“天空旅者”,上海將每年4月至5月初選擇一周定為“愛鳥周”,呼應鳥類繁殖與北遷的關鍵期。上海市第44屆“愛鳥周”從4月12日持續至4月19日。
文明觀鳥
守護這些可愛的生靈
這份守護者行動指南
請收好
公園行為準則
安靜觀鳥:保持15米以上觀察距離,不要對鳥類進行恐嚇或者引誘行為。
關閉閃光燈:關閉閃光燈與激光筆等。
垃圾歸位:及時帶走垃圾,若有食物殘渣可能會改變鳥類食性。
居住區必修課
玻璃防撞貼紙:可以選擇5mm間距波點圖案,有效降低90%的鳥類撞擊意外。
設置節水陽臺:在陽臺可以放置淺水盤,打造微型飲水站。
應急處理錦囊
遇到受傷野鳥撥打楊浦區野保熱線電話:962348
拍攝到鳥類記錄可上傳至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助力科學研究。
讓我們
以科學保護與溫柔守望
留住城市天際線的
每一縷飛翔軌跡
文字 |王歆瑜
圖片 |石蓉
視頻 |楊鎦箐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