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2025年4月15日報道:日本和歌山縣知事岸本周平在家中突然倒下,被發現時已經意識不清,送入ICU緊急搶救后,仍不幸去世,終年68歲。
根據和歌山縣政府公布的信息,岸本知事是在4月14日上午被發現在自家公館中倒地不醒,由秘書和司機發現后立即送醫,入院時已經失去意識,隨后被送入ICU急救。最終確認死因為“敗血癥性休克”,也就是由于體內嚴重感染引發的多器官衰竭。這種病情發作突然、發展迅猛,即便在醫療條件完備的日本,也往往來不及施救。
而就在前一天的4月13日,他還出席了大阪·關西萬博的開幕典禮,作為和歌山縣代表出席了“關西館”的啟動活動,原本安排了多個公務項目,雖然因身體疲憊取消了其中一項,但他仍然堅持參加了“祭典神轎”的抬轎活動。
晚上,他還在Facebook發文:“和東京的朋友們見面很開心。”本來第二天(14日),他本打算前往和歌山縣南部的新宮市,參加一場與民眾面對面交流的城鎮會議。這一切,最終都停在了“來不及”。
岸本的突然離世震驚了日本政界與媒體。按照日本《公職選舉法》的規定,從官方向選舉管理委員會報告知事死亡之日起,必須在50日內舉行補選。在新知事產生之前,現年66歲的宮崎泉副知事將代行知事職務,維持和歌山縣政府的基本運作。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岸本周平這個名字,但他其實是一位履歷非常完整的“官僚-政客”雙修型人物。他出身和歌山市,畢業于東京大學,曾在舊大藏省(今日本財務省)任職,之后跳槽進入豐田汽車,2009年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屬于“跨界融合型”的政壇人物。在民主黨政權期間擔任過經濟產業政務官,政務能力受到認可。2022年,他以無黨派身份參選和歌山縣知事,獲得自民、立憲民主、國民民主等多個政黨的跨派支持,成功當選,成為地方行政首腦,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地方治理任期。
他的執政風格樸實低調,聚焦財政改革、防災準備與地方經濟復蘇等問題,政績穩中有進。和其他地方知事不同的是,他善于“親身下場”,不僅活躍于政策現場,也不乏個人色彩——柔道黑帶、普林斯頓大學短期講學者、出版過自嘲趣味滿滿的《中年英語組》,在飯局上能在榻榻米表演“柔道受身”,是一位極少數帶點“生活感”的日本官員。
但在中國讀者眼中,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對中日交流的真誠推動——而這種姿態,其實并不是個人突發的外交熱情,而是一種地方傳統的延續。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和歌山縣就一直是日本國內最早、最積極推動對華交流的地方政府之一。1974年,當時的和歌山縣知事大橋正雄曾率領由400余名日本各界青年組成的大規模訪華團前往中國訪問,成為中日民間交流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之一。這次訪問不僅為后來的青年互訪活動奠定了基礎,也讓和歌山縣在中國相關機構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4年7月,岸本知事親自訪問中國成都,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向中方正式提出:希望新的雄性大熊貓再次來到和歌山縣。他表示:“這不只是一次動物借養,更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熊貓棲息地之一,和歌山縣白濱町的“冒險世界”動物園曾是熊貓“永明”一家生活的地方,在“永明”于2023年回歸中國后,當地一直缺少雄性熊貓。
岸本不僅現場提出,還承諾將動員縣內議員、聯系外務省,集合民意、持續推動。中國方面也積極回應,成都研究基地主任表示理解和歌山縣民眾的期盼,并肯定日本方面多年來在熊貓繁育方面的技術積累,正當一切看似開始運轉的時候,他倒下了。
岸本知事死前的最后一次公開亮相,是參與了大阪萬博“神轎巡游”。在日本,“抬神轎”(神輿,みこし)是傳統神道儀式中的重要環節,象征將神靈迎出神殿,由十幾人抬著神轎在街頭巡游,祈求平安豐收。
這不僅是儀式,也是一項體力活,對68歲的他來說,無疑是超負荷。但岸本依然親自上陣,這也引出一個更沉重的問題:他是否是“累死的”?
如果是心肌梗塞或腦溢血,我們也許會更容易說“過勞死”。但這次,官方給出的明確死因是“敗血癥性休克”。這說明他早就可能在體內隱藏感染,只是從未發現,或忽視了早期癥狀,在繁重公務和連續奔波下最終失控。
在日本,地方官常常要親自參與每一項地方事務,不僅要拍板、審批,還要跑會場、抬神轎、出境交流、照顧選票、聯系中央——幾乎是24小時“上身的公職”。
于是,他用行動寫下了最后一行注腳:在日本,真正能休息的那一天,可能就是最后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