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7日,毛澤東在頤年堂約請陳叔通、黃炎培等十位黨外人士座談,發表了題為《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必經之路》的重要講話。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涉及工商界的切身利益,毛澤東很想聽聽工商界人士的反映,同時也做做他們的工作。
9月15他在懷仁堂約請胡厥文、盛丕華、榮毅仁、郭棣活、包達三談話,并共進晚餐。這次談話,對毛澤東來說,既是調查,又是宣傳。談話的氣氛很融洽,算得上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在談話中,毛澤東說:“胡先生記得我在重慶說過一句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具有同一的命運。’它們均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過去在革命中,民族資產階級中立過、參加過,從歷史上看,現在從企業情況看,我們沒有理由排斥。”
返滬后,胡既文一方面傳達大會精神,發表文章宣傳總路線,另一方面率先提出新民機器廠公私合營的申請。1954年3月底,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新民機器廠作為同年第一批四十四個合營廠之一,胡既文以私方代表身份被任命為工廠經理。
1955年10月27日和29日,毛澤東分別在中南海頤年堂和懷仁堂召集胡既文、榮毅仁、劉靖基等全國工商界知名人士座談。座談會上,毛澤東指出:“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即將走向一個新階段,工商界人士必須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命運,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把自己的前途同國家的前途結合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凡是現在對于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貢獻的,社會和國家都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11月1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舉行一屆執委會第二次會議,貫徹毛澤東的講話精神。胡厥文在會上發言,表示聽了毛澤東等人的講話,“不僅提高了認識,而且感到莫大的興奮。”并用醫生與患者關系的比喻,說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下,“絕大多數一定能走社會主義道路,擁護黨和政府用和平改造的辦法,消滅自己的階級,并把自己改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的勞動公民。”
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民建代表。前排右一是胡厥文
介紹見下行文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毛主席在約見工商界代表人物座談時與胡厥文親切握手。
以下為如去注:
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定了的奮斗目標,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長期為之奮斗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有步驟地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經過了三年的經濟恢復,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明確規定:“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農業合作化運動”;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從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發展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實現個體手工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共當時采取的是“和平贖買”的政策,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逐步將其改造成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
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從“公私合營”開始的。公私合營具體做法,是在私營企業中增加公股,由國家派駐干部(公方代表)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合營后:企業由資本家所有變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資本家失去企業經營管理權;企業盈利按“四馬分肥”原則分配。
所謂“四馬分肥”指合營企業的盈余,在依法繳納所得稅后的余額,就企業公積金、企業獎勵金(職工)和股東股息紅利(資方)三個方面,加以合理分配。其中,股東的股息紅利,加上董事、經理和廠長等人的酬勞金,可占全年盈余總額的25%左右;國家稅金約占30%,企業公積金約占10%~30%,職工福利獎金約占5%~15%,
1956年,私營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后,原私營企業家不再參加原企業的盈余分配,國家對其私股的贖買改行“定息制度”,統一規定年息五厘;開始定的付定息7年,后又延長3年,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滿,公私合營企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
“一化三改”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
如去注畢。
介紹見下行文字
1956年1月20日,民建上海分會主任委員盛丕華、副主任委員胡厥文(左二)、榮毅仁帶領工商界代表參加上海市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大會。
公私合營后,胡厥文在鉗工臺勞動
年底,上海私營工商業的改造進入新的高潮。12月16日,上海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工業商業學習委員會分別組織了十五場傳達會,胡厥文等分別傳達了毛澤東邀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委員座談時的講話和陳云副總理的報告。
1956年1月20日,上海全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申請公私合營大會在中蘇友好大廈舉行,他代表上海市工商界宣讀了保證書。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同年6月,胡厥文赴京參加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在會上作了題為《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發言,對這個方針作了闡述。
會后,胡厥文深感國家日益昌盛,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正確,便賦詩四言四章、五絕四首贈陳毅,其中第四首五絕題為《長期共存》:“黨派今何似?長松附蔦(niǎo);百年生死共,痛癢互搔摩。”“長松附蔦蘿”和“百年生死共”這兩句詩是胡厥文發自肺腑的心聲,他將其作為自己終生的信念,永志不移。
12月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邀集胡厥文等出席全國工商聯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各省市代表團負責人,座談如何進一步發揮工商聯積極作用為社會主義服務問題。毛澤東說:“公私合營以來,工商界有很大進步,我們之間比過去更熟悉了,更靠攏了。”聽了毛澤東的談話,胡厥文更加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
1959年民建二大提出“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即“聽、跟、走”的口號,他就是這個口號的倡導者和模范執行者之一。
1966年4月胡厥文離開了生活、工作、戰斗多年的上海,奉調到北京主持民建中央工作,不久“文革”開始了。1967年11月,他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寫下了如下詩句:“浩浩申江月,閃閃長安星。莫怕經風雨,更喜接雷霆。自識無光體,應知賴日明。”以表達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信念。
建國初期,胡厥文與黃炎培在一起
1980年4月,胡厥文(中)和王光英(左)在一起
“文革”期間,賦閑在家的胡厥文堅持填詞寫詩,勤練書法,反復抄寫已出版的36首毛澤東詩詞。1975年1月胡厥文參加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并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會議期間,他努力學習大會文件,并寫下了《學習四屆人大周總理工作報告》樂府一章,開篇兩句是:“學習好,學習好,學習不斷人不老。毛選思想正我心,馬列主義健我腦。”
他把秘書和警衛叫到一起說:“現在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毛主席著作,要學習《實踐論》,提高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了組織好學習,我們一起學,請徐秘書當組長。”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胡厥文回憶毛澤東的幾次教誨,作了《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一詩以示悼念,決心“悲痛化為力無窮,革命到底務貫徹”,“庸才自愧一無能,誓跟黨走心如鐵”。
同年12月26日,為緬懷毛澤東又作《感念毛主席》詩一首:“偉績空千古,奇才萃一身。平倭消國恥,逐蔣掃民貧。著作安天下,遺暉育繼人。萬年垂不朽,永照滿輪春。”并決定再次蓄須不剃,直到毛主席、周總理倡導的四個現代化實現之日為止。
<全文共兩部分、這是第二部分。全文結束>
文后說明:
文中相關史實來自于《毛澤東與上海民主人士》(中央文獻出版社 尚同編著 2004年11月版)等,向原編著者致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