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肉絲、山藥粉絲雞湯、黃瓜木耳炒雞蛋……4月7日,云夢縣黃香小學食堂,學生正有序排隊取餐。
“校園餐3菜一湯,每周不重樣,吃得安心、舒心。”黃香小學三年級學生蔡雪姣咬下一塊雞肉,雙頰變得鼓鼓囊囊。當天,蔡雪絞的母親陸若微作為陪餐家長在學校與孩子們共進午餐,她隨后掃描評餐二維碼給出五星好評。
云夢縣黃香小學陪餐家長劉星(左一)和孩子一起在食堂就餐。(湖北日報通訊員 蔡青陽 聶杰杰 攝)
去年8月,云夢縣投資300余萬元,與湖北工程學院合作在孝感率先搭建“1+4+N”校園食堂陽光智慧監管平臺,從陽光采購、智能監管、明廚亮灶、定制菜單等方面入手,打造“數字食堂”。
在平臺上下單后,由黃香小學食堂采購員、庫管員和管理員組成的驗收小組,通過"AI電子秤"智能識別、自動稱重后,“驗明正身”的包菜、豬肉等食材信息被實時上傳至監管平臺。
“以前靠人盯人,現在靠數據說話。”黃香小學校長舒小軍介紹,驗收通過后,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二維碼,食材的采購、配送和進出庫過程掃一掃全知曉,可有效杜絕“貨不對板”、缺斤少兩等現象的發生。
為保證食材安全可靠、品質上乘,云夢各中小學通過三方詢價、磋商、招標等形式選擇供應商,再由縣教育局對供應商營業證照等安全資質進行核查,篩選296家供應商納入中小學食材供應“白名單”。
在云夢縣職業教育中心食堂進門處,張貼著一張“陽光公示”二維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用手機掃碼后看到,食堂營業執照、食材供應商、帶量食譜等信息一應俱全,還能實時觀看食材從清洗、切配到烹飪、備餐的全過程。
“食堂操作間各區域實行‘四色’管理。粗加工、果蔬、肉禽、水產各區分別對應黃、綠、紅、藍四種顏色,廚具也相應進行了顏色區分,可有效避免混用污染,確保食品安全。”該校負責人文小勇介紹。
“數字食堂”還通過接入“鄂食安”互聯網智慧監管平臺,實現自動抓拍后廚人員未佩戴口罩、食品留樣不足等違規行為,形成紅色框標記并推送整改通知,實現“線上+線下”閉環管理。
目前,該平臺共收到反饋建議1500余條。有家長反映,食堂飯菜不夠保溫,9所學校立即增添保溫工作臺38臺;有男生提出,部分窗口飯菜分量不夠,多所學校馬上增設免費加菜窗口。
云夢縣教育局局長陳軍華介紹,通過AI技術,該平臺還能實時展示食材消耗情況,預測需求變化,通過數據分析,指導學校改善膳食營養搭配,讓學生吃得更健康。
“云夢經驗已在全市推廣,451所具備供餐條件的中小學均建成‘數字食堂’監管平臺。”孝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平臺穩定運行,該市采取財政撥款、銀校合作、企校合作等方式解決了軟件開發和后期運維資金難題。
PRODUCED掌上孝感
?? 編輯︱揚大
來源︱湖北日報、孝感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