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風暖燕呢喃,田間農事忙成詩。北京地區春耕、春管全面鋪開,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然而,氣溫的快速攀升,也讓蚜蟲、紅蜘蛛等農作物害蟲悄然活躍,猶如潛藏的“破壞分子”,對小麥等農作物的茁壯成長構成很大威脅。
幸運的是,在北京的農業戰場上,一支支訓練有素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正蓬勃發展,2024年本市38家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作業面積超過100萬畝次,服務合作社、小農戶等對象3000余個。植保專防組織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服務范圍不斷拓展,對農作物的保護力度持續增強,切實為京郊農業豐收筑牢堅實防線。
為在這場與病蟲害的持久戰中占據主動,市、區植保部門積極行動,助力植保專防組織提升實力。首先,精準把脈春季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態勢,及時向專防組織推送測報信息,為其提供防治決策的“指南針”;其次,悉心指導專防組織儲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在守護農作物生產安全的同時,兼顧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再者,針對全市專防組織,大力開展施藥器械的全面維護升級行動。共計發放7000余個高品質噴頭,涵蓋噴桿噴霧機噴頭與無人機專用噴頭,確保“武器”精良,助力防治工作事半功倍。此外,為推動京津冀植保協作,精心編制三地專防組織名錄,共計500余家,打破地域界限,實現資源共享、經驗互通,提升跨區域的聯合防控和應急防控水平。
知識培訓也是關鍵一環。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市“科學安全用藥-農作物病蟲害專防組織技術培訓會”云端舉行。來自中國農科院植保護所、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農藥高效安全使用、北京市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北京市農作物病蟲害抗藥性監測情況、植保無人機科學安全應用”等技術開展培訓,京津冀植保同仁及專防組織130余人齊聚一堂云端充電。
專防組織負責人表示,通過培訓他們進一步意識到,植保絕非簡單的噴藥治蟲,是一門需要精細鉆研的科學。如今,掌握了先進的無人機操作技巧,讓藥劑噴灑更均勻高效,極大提升作業效率;知曉了最新的抗藥性監測成果,往后在選藥用藥上便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造成資源浪費,防止因用藥不當致使病蟲害愈發猖獗。有技術人員談到,要將所學傳授給同事,讓大家都能以更專業、更科學的狀態投身到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中。
專防組織負責人表示,該組織將憑借“內外兼修”的扎實本領,為京郊大地筑牢糧食安全防線,讓每一寸農田都在精心呵護下孕育出豐碩果實,助力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千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