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 近年來,共青團臨邑縣委積極構筑鄉村好青年培養新高地,為鄉村振興培育“領頭雁”,為好青年送“政策風”,持續優化青年發展環境,帶領廣大青年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開拓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新格局。
聚焦“全鏈條”選才 打造鄉村未來之星
建章立制,堅決把好“入口關”。出臺《臨邑縣鄉村好青年管理服務辦法》,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選拔基礎好、潛力大,在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青年,累計選培各級好青年1529人,其中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1人,省級好青年2人。
連接紐帶,緊密聯系好青年。充分發揮鎮街青工委橋梁紐帶作用,建立鄉村好青年“遍訪互助小組”,共收集60余條鄉村振興合伙人項目和供需信息,為好青年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撐。鎮街書記班子成員結對幫扶2至5名好青年,為其提供全方位指導和支持。同時,將表現優秀的好青年吸收為青工委副主任,兼職鎮街團委副書記,參與區域青年和共青團工作。
樹立榜樣,引領青年新風尚。充分挖掘好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先進經驗做法和優秀事跡,為農村青年樹立學習榜樣,激發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和動力。
聚焦“多維度”育才 培育鄉村棟梁之才
政治素養筑基魂。舉辦好青年“青馬工程”培訓班6期,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覆蓋好青年1000余人次。建立鎮街青年人才黨支部,將好青年納入村“兩委”后備干部人才庫進行重點培養。深化推優入黨工作,推薦優秀好青年入黨,近年來,共有274名好青年順利加入黨組織。
多重平臺賦動能。圍繞特色產業,打造縣級鄉村好青年實踐研學點8處、“青年會客廳”12處,成立鄉村好青年產業聯盟12個,組織轄區內青年開展觀摩交流學習等各類活動40余場次。舉辦民俗大集、新春廟會等活動,設立好青年產品展區,好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青年典型創辦的涉農企業產品登上展銷專區,銷售額累計超300萬元。與省內外高校對接交流,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打造各類高校實習實踐點9處、校地鄉村振興工作站1處。選聘45名來自經濟、農業、科技等領域的專家能手組成導師團,為好青年成長提供全方位服務指導。
實踐鍛煉顯身手。組建鄉村好青年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共結對幫扶困難群體200余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96場。建立共富工坊項目庫,推動好青年與儲備項目精準對接,同時強化要素保障,鏈接各領域項目資金,挖掘盤活閑置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聚焦“全視角”引才 引領鄉村希望之光
當好引才“風箏線”,吸引青年人才返鄉。結合“青雁興臨”工程,搭建在外青年人才數據庫,通過系統收錄、基層摸排等方式,歸集在外青年人才信息,按照行業、地域、專業等分類管理,精準對接1200余人次。建立在外青年人才團組織,實現與青年人才常態化聯系,累計聯系服務2600余人。開展“青鳥計劃·犁城逐夢”實習實踐活動,寒暑假期間組織臨邑籍在校大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基層一線實習實踐,共有1200余名大學生參與其中。
打好重才“政策包”,激勵青年人才創業。制定人才激勵、補貼和保障等一攬子政策,編制《臨邑縣青年人才政策匯編》,涵蓋就業創業、金融貸款、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等各類補貼政策。2024年,為來臨邑就業大學生發放生活補貼665.75萬元、人才安家補貼87.5萬元。發揮“青”字號貸款作用,為創業青年提供各類優惠政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423.5萬元。同時,積極向人社、發改、科技等部門推薦優秀青年人才,幫助申請各類優秀人才項目資金,20名優秀人才進入市縣高級人才庫。
構筑留才“生態圈”優化青年人才成長環境。打包推出返鄉創業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32項“全生命周期”服務,解決后顧之憂。每年評選“青雁興臨杰出青年”,讓回引青年在實干爭先中發揮才干、展現作為。
下一步,團臨邑縣委將持續圍繞“引、選、育、管、用”五個方面,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以更創新的舉措、更貼心的服務、更全面的保障,吸引和培育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扎根鄉村,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鄭秀程 通訊員 李春燕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