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沙灣區,世界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故鄉,近年來,這里以傳承和弘揚慈善文化為己任,積極探索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作為四川省首批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試點區縣,這里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沫若至美·銅心向善”的慈善品牌理念。
慈善文化的深厚底蘊
沙灣區的慈善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郭沫若之父親郭朝沛懸壺濟世、施藥濟困的大愛善舉就傳為佳話。時至今日,郭沫若故居不僅成為文化地標,更成為善心、善念、善行的象征。沙灣區以此為基,延續傳統,不斷夯實慈善事業的“奠基石”。近年來,沙灣區通過引導慈善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圍繞慈善平臺搭建、隊伍培育、載體打造和健全機制等重點任務,推動慈善事業全面發展。
創新引領,明確慈善新方向
2023年3月,沙灣區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試點區縣。以此為契機,沙灣區明確了“摸清慈善需求,創新慈善項目,鏈接慈善資源,加強慈善監管,厚植慈善文化”的發展思路,圍繞打造“沫若至美·銅心向善”慈善品牌,實施了慈善體系強基工程、慈善項目示范工程、慈善場景創建工程等“八項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為沙灣區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統籌,推動慈善事業深入發展
為確保慈善事業有序推進,沙灣區成立了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建慈善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印發《關于啟動“沫若至美·銅心向善”行動,創建省級慈善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同時,沙灣區還成立了工作專班,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隊伍、一套方案、一張圖表、一抓到底”的原則,對創建任務進行掛圖作戰。此外,沙灣區還建立了“內部調度+外引專家”的項目督導機制,確保項目有力有序全面推進。
慈善氛圍濃厚,品牌效應初顯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沙灣區的慈善氛圍日益濃厚,“沫若至美·銅心向善”慈善品牌也逐漸深入人心。在區級層面,沙灣區掛牌成立了公益慈善服務中心;在鎮級層面,全區9個鎮(街道)均成立了公益慈善服務工作站;在村社層面,全區74個村和18個社區均設立了公益慈善服務工作室和慈善微基金。此外,沙灣區還搭建了“指尖公益”平臺,為村(社區)慈善微基金設立獨立二維碼,讓“隨手捐”變得更為便捷。
在慈善項目方面,沙灣區以“沫若至美·銅心向善”慈善品牌為主題,開展了“爺爺奶奶一堂課”“善涼一夏·愛心冰柜”“銅河益步善行”等系列公益慈善示范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惠及眾多困難群眾,還吸引了大量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注和參與。同時,沙灣區還積極倡導區內愛心企業參與“99公益日”等互聯網公益項目,通過線上籌款的方式匯聚更多慈善力量。
慈善管理規范有序,激發社會活力
在慈善管理方面,沙灣區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制度,包括《沙灣區慈善會慈善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沙灣區社區微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沙灣區慈善工作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確保了慈善管理工作的公開透明和陽光運行。同時,沙灣區還注重慈善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組織專業培訓、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不斷提升慈善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此外,沙灣區還積極探索社商聯盟等新型合作模式,通過“以商促社、以社帶商、社商共贏”的方式凝聚更多慈善力量。沙灣區制定了《“社商聯盟”商家管理辦法》,明確合作商家的準入準出以及“紅黑榜”管理制度,并通過表彰表揚等多形式落地落實激勵機制。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為沙灣區慈善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慈善事業變革,樹立“指尖公益”品牌
在慈善事業變革方面,沙灣區聚焦“指尖公益”品牌的建設和推廣。通過搭建互聯網籌款平臺、開發虛擬募捐渠道等方式,沙灣區讓慈善捐贈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市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捐贈過程,并實時查詢善款去向和使用情況。這種極具靈活性和便利性的捐贈方式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和好評。
同時,沙灣區還注重慈善文化的傳播和普及。通過舉辦慈善主題宣傳活動、設置慈善地標和Logo等方式,沙灣區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慈善事業的知曉度和認可度。此外,沙灣區還積極倡導“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理念,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共同營造樂善好施、博施濟眾的城市氛圍。(張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