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為偶像劇里的“久別重逢”翻白眼時,爺爺奶奶們早就上演了令你瞳孔地震的戀愛。
《我的后半生》憑一己之力,直接把偶像劇的年齡上限拔高到了70歲。
因為這講的是一個老男人和四個女人的“愛情故事”。
看完不得不感慨,到底是看過的套路,比我吃過的外賣還多。
爺爺奶奶們,到底是比我會談戀愛。
最生猛的愛情在老年人里
在這個“戀愛腦”等于罵人的時代里,你很難看到一部劇能如此直白地表現愛情的重要。
《我的后半生》里,張國立飾演的沈教授,年逾古稀,喪妻之后一蹶不振,每天窩在家里傷春悲秋。
然而一次住院之后,和護士長的三秒對視,讓他從脆弱老頭一下變成精神老伙。
頭發也染了,衣服也換了,還拉著親友團在護士站吹拉彈唱,企圖通過唱情歌、寫藏頭詩等文藝動作攻略芳心。
為了讓主角順理成章地住在一起,《難哄》又是設計大火,又是設計騷擾,到了沈教授這,多巴胺火箭讓他倆一集半就同居了。
要不說年紀大,懶得跟你整彎彎繞繞。
我們還在為如何接近crush費盡心思,爺爺奶奶直接直球出擊。
老年人從看對眼到在一起往往只需要一句話:
“咱倆搭伙過日子唄?”
甚至如果夠e,像工會主任這樣直接進家,單方面宣布自己對他有想法也不是不可以。
我們可能還會擔心自己表現得太過主動,老年人卻完全沒有這個顧慮。
喪偶大嬸為了追求心儀對象,穿著性感內衣跑到對方家里拖地。
陳天福初見親家母就直接開大,祭出蹭飯、獻殷勤、電話轟炸的三連擊。
對方躲進養老院,他也扛著行李追到養老院,不僅不露怯還理直氣壯:“老年人就不能有感情生活嗎?”
不管幾歲,愛情萬歲。
我想都不敢想的這句話,到了爺爺奶奶這輩卻天經地義。
戀愛的蘇大強,心是十幾歲的男孩。
他會一口一個“寶貝”哄心上人開心,會土土地關心人,“一天一個蛋,瘋魔靠邊站。”
心上人喜歡聽昆曲,沈教授就特地趕著大雨天跑到竹林里,給對方錄昆曲唱腔從竹葉中穿過的聲音。
對于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為愛妥協是萬萬不可能的。
面對房子和愛情,但凡我猶豫一秒都是對紅色紙幣的不尊重。
但澎湃的激情到底是屬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爺爺奶奶。
能賣掉房子,能交出銀行卡,能把房子過戶給心上人前夫的兒子。
真是“死了都要愛,沒愛不能活。”
青年戀愛沒人看,老年戀愛正當紅
都說愛情劇難看,但難看的可能是小年輕的愛情。
就看《難哄》。
頂著現言TOP1的身份,在萬眾矚目中開播,又在萬眾矚目中淪為被群嘲的對象。
通勤早高峰,男主旁邊有個空座,路人想坐男主還不讓,因為那是留給女主的。
網友銳評:
現實里要遇到,我會咒死這對情侶。
小年輕的愛情總喜歡演得“轟轟烈烈”。
追愛路上總會出現各種難關,要對抗老師、對抗家族、對抗命運。
和好時必下大雨,愛情哪能來得那么容易。
事業騰飛時必會分手,因為事業和愛情必須二選一。
真的讓人很想問一句:
“為啥非得在一起啊?沒了愛就活不了嗎?”
但是同樣的場景,到了老年人那里卻失效了。
《我的后半生》開播首日就拿下最高收視率。
《老閨蜜》播出期間"老年偶像劇"搜索量暴漲300%,95后觀眾占比42%。
同齡人愛情看不下去,老年人愛情卻看得起勁。
除了新奇之外,老頭老太的愛情也確實看得更舒心。
為啥非得“找老伴”?
因為“得圖點什么。”
這么現實的話青年愛情劇可不敢當面直說,人家當面說的得是“至死都會暴烈地愛你”。
又沒有婆媳關系,又沒有事業阻攔,在家里地位又高,可不比看年輕人談戀愛舒心?
老年愛情劇里,大媽們爭相要媒人介紹有房有工資、兒女不啃老的老頭,看起來狗血,但其實挺合理的。
因為在現實中,這種老頭就是特別受歡迎。
而且小年輕的愛情劇遵循的是都市童話的造夢邏輯,能不能產出抖音式的15秒高甜片段才是首要目的。
但是2025年,大家的生活只有濃濃的班味和淡淡的死意,造出一個完美的夢已經越來越難。
但老年人的愛情劇主打的是倫理沖突。
生死、遺產、再婚……家庭倫理的奇葩程度永遠能超出想象,所以觀眾對老年劇的容忍度普遍會比青年劇高47%。
容忍度的提高也就給了編劇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戲劇夸張程度只要不超過81%,觀眾都可以接受。
老年人更適合愛情劇?
這兩年,老年愛情題材真是在各個維度呈井噴之勢。
前有50歲大媽在短劇里上演豪門生死戀,后有張國立在央八演繹性轉版《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
前者成為短劇黑馬,劉曉慶都親自下場;后者在首播當日就創造了今年最高收視率。
但有一說一,只要看了,很難不承認老頭老太搞愛情確實有一套。
蘇大強被保姆蔡根花迷得神魂顛倒,哪還管什么彎彎繞繞,直接直球出擊:“我的蔡根花寶貝”。
沈教授為了攻略心上人,土味情話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你我是萬萬不行的。”
年輕人在愛情劇里還在為表白費盡800個心眼,老年人卻早就next level。
怎么反倒是在老年劇里,愛情更大膽了呢?
這也不能怪年輕人保守,因為“談戀愛”在他們生活中的占比確實越來越小了。
大家要么忙著考公考編,要么忙著加班攢錢,哪有那么多時間去談情說愛?
你說年輕人要及時行樂,年輕人看看賬戶余額只想甩你一個白眼。
但老年人就不一樣了。
退了休,有錢有閑的老頭老太每天沒什么大事,這時候加點愛情激蕩反而挺有意思。
劇里的大爺說“咱們這個年齡說死就死,必須要及時行樂”,雖然俗,但你卻覺得挺在理的。
因為他們在現實中確實就挺喜歡折騰的,俗氣,但又真實。
而且正是因為缺乏老年經驗,反而更容易讓人沉浸。
看小年輕的愛情劇,總會不自覺對照自身經歷,自帶“防詐騙雷達”,這種懷疑主義讓任何浪漫都顯得刻意。
但同樣的橋段又老年人來演,反而能成為安全的情感實驗場——
看他們“發瘋”,間接滿足自己被壓抑的幻想。
誰說老年無愛,70歲正是戀愛的好年紀。
作者:疏風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在這個連呼吸都自帶KPI的時代,我們打造了一個心靈療愈空間
在這里,盛放著現代人最稀缺的三樣東西:
允許脆弱的勇氣
暫停內耗的特權
柔軟共振的磁場
我們相信,力量從松綁開始~2025年女性力量元年,誠心邀請更多女性加入我們。
一群女朋友,創造向上的女性能量~
我們將會為大家鏈接冥想、瑜伽、自然、藝術、茶道、品香…豐盈我們的內心,疏解負面的情緒,提升能量磁場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