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黃營長,有人說你這是高射炮打蚊子。”劉清源放下茶杯,眼神銳利。
“什么意思?”黃營長蹙眉。
“一個營長去當縣委副書記,有人覺得你大材小用,也有人覺得你不夠格。”劉清源壓低聲音,“但我知道,你被邊緣化的日子快結束了。”
“你有什么計劃?”
劉清源神秘一笑:“我認識一個投資人...”
01
南林縣武裝部的歡送會辦得很隆重。
黃偉民穿著筆挺的軍裝,胸前的勛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同志們,我是不想走的。”黃偉民的聲音有些哽咽,“可我今年也四十八了,再不轉業就沒機會了。”
十五年的營長生涯,讓黃偉民練就了一副鐵骨錚錚的軍人氣質。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戰士,這些人跟著他演習、訓練,風里來雨里去,早已結下深厚的感情。
“我們永遠是戰友。”一位年輕的連長說。
黃偉民微微點頭,他知道,從今天起,這個稱謂只能成為回憶。
離別的場景總是令人感傷。
軍營的大門緩緩關閉,黃偉民坐在軍用吉普車上,目光久久不能移開。
“營長,家屬院到了。”司機小李提醒道。
黃偉民這才回過神來,“謝謝,你先回去吧。”
小區樓道里,潮濕的空氣中夾雜著一股陳年的霉味。
他的妻子鐘秀蘭早已做好了晚飯,桌上擺著他最愛吃的紅燒肉和清蒸魚。
“怎么樣,舍得下了?”鐘秀蘭問。
“沒什么舍不得的。”黃偉民故作輕松地說道,“咱們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鐘秀蘭沒有隨軍,這些年一直在南林縣醫院當護士長。
兩地分居的生活,讓他們的感情既堅固又脆弱。
“妮妮考上大學了,以后我們一家人終于能團聚了。”鐘秀蘭微笑著說。
黃偉民點點頭,眼睛里閃爍著欣慰的光芒。
為了女兒,為了家庭,轉業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第二天,縣委組織部的電話打來了。
“黃同志,縣委決定任命你為縣委副書記,明天上午九點到縣委報到。”
黃偉民放下電話,心里五味雜陳。
從一個營長到縣委副書記,表面上是升職,實際上卻意味著他要重新開始。
縣委大院比軍營要安靜得多。
黃偉民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顯得有些不自在。
“黃書記好!”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打招呼。
黃偉民點點頭,不習慣這種稱呼。
在部隊,大家都叫他黃營長,現在卻成了黃書記。
縣委辦主任張明帶他熟悉環境。
“這是您的辦公室,旁邊是黨群工作部,您主要負責婦聯、共青團等工作。”
黃偉民心里咯噔一下,這些部門在縣里都是邊緣部門。
“縣委書記和縣長什么時候來?”他問道。
“馬書記和李縣長今天去市里開會了,明天才能見到。”張明解釋道。
黃偉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桌上只有一份簡單的工作材料。
他翻開材料,上面寥寥數語介紹了他分管的部門情況。
沒有具體的工作計劃,也沒有明確的任務安排。
這與部隊里事無巨細的工作部署完全不同。
下午,縣委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歡迎會。
縣委常委們都來了,唯獨不見縣委書記和縣長。
“歡迎黃書記加入我們南林縣的領導班子。”常務副縣長王建國主持會議。
黃偉民簡單地做了自我介紹,會議很快結束。
整個過程中,他感覺像是一個局外人。
回到家里,鐘秀蘭問他第一天工作的感受。
“感覺像是被架空了。”黃偉民苦笑道。
“慢慢來吧,適應一下就好了。”鐘秀蘭安慰他。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證明,黃偉民的擔憂不無道理。
縣委書記馬志強和縣長李正道對他確實不夠重視。
重要會議往往不通知他,縣里的重大決策也不征求他的意見。
分給他的工作都是些表面文章,比如參加各種形式主義的檢查和觀摩活動。
他想主動爭取一些實質性的工作,卻總是被婉拒。
“黃書記,您剛來不久,還是先熟悉一下環境吧。”這是馬志強的說辭。
“婦聯和共青團的工作很重要,您多費心。”這是李正道的回應。
黃偉民明白,他們是在有意邊緣化自己。
也許是因為他的軍人身份,也許是因為他是空降干部,沒有地方工作經驗。
轉業半年后,黃偉民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這種感覺比在部隊執行最艱苦的任務還要難受。
02
周末,黃偉民的老戰友劉清源來南林縣探望他。
劉清源比黃偉民早轉業三年,現在是市委辦公室的副主任。
兩人在南林縣唯一的一家咖啡館坐下。
“老黃,聽說你在縣里混得不太如意?”劉清源開門見山地問道。
黃偉民苦笑一聲,“被邊緣化了。”
劉清源點點頭,“我早就料到了。”
“為什么?”黃偉民不解地問。
“兩個原因。”劉清源豎起一根手指,“第一,你是軍轉干部,地方上的人對你有戒心,怕你不懂地方工作的規矩。”
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第二,馬志強和李正道是一個派系的,他們怕你威脅到他們的利益。”
黃偉民皺起眉頭,“我對他們沒有威脅。”
“你有。”劉清源笑了笑,“你現在是縣委副書記,論職級不比縣長低,只比縣委書記低半級。市里安排你去南林縣,本身就是對馬志強的一種牽制。”
黃偉民陷入了沉思。
“老黃,你知道地方官員最看重什么嗎?”劉清源問道。
“政績。”黃偉民不假思索地回答。
“沒錯,特別是經濟指標。”劉清源說,“你現在分管的都是軟任務,沒有硬指標,自然難以出彩。”
黃偉民點點頭,這個道理他明白。
“那我該怎么辦?”
“突破口在經濟工作上。”劉清源說,“南林縣是市里的經濟薄弱縣,如果你能在經濟發展上做出成績,不僅能擺脫被邊緣化的處境,還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黃偉民眼前一亮,“具體有什么建議?”
“我認識一個投資人,叫趙有禮,他一直想在南林縣投資一個農產品深加工廠。”劉清源說,“我可以安排你們見面。”
“這太好了!”黃偉民興奮起來。
“另外,”劉清源補充道,“我可以聯系市報的記者,關注你的工作,提高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黃偉民感激地看著老戰友,“老劉,謝謝你。”
“別客氣,我們是戰友嘛。”劉清源笑道,“不過,要想成功,你還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離開咖啡館后,黃偉民馬上開始行動。
他利用周末的時間,詳細研究了南林縣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資源稟賦。
南林縣雖然經濟落后,但農產品資源豐富,特別是水果和堅果。
如果能建立一個農產品深加工廠,不僅能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還能帶動當地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想到這里,黃偉民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03
周一的縣委常委會上,黃偉民罕見地主動請求發言。
“我想談談關于南林縣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會議室里瞬間安靜下來,大家都有些詫異。
馬志強挑了挑眉毛,“黃書記,請講。”
黃偉民從容不迫地說道:“南林縣雖然經濟基礎薄弱,但農業資源豐富。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他詳細分析了南林縣的農產品優勢和市場前景,引用了大量數據和案例。
“我已經聯系了一位有意向在我縣投資農產品深加工廠的企業家,希望縣委縣政府能夠支持這個項目。”
馬志強和李正道交換了一個眼神。
“黃書記的建議很好,”馬志強說,“但這種項目涉及土地、資金等多方面問題,需要慎重考慮。”
李正道也說:“我們已經有了今年的經濟發展規劃,新項目需要等到明年再議。”
黃偉民早料到會有阻力,“馬書記,李縣長,這個項目不需要縣財政投入,完全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我只希望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既然不涉及財政投入,那黃書記可以先跟投資方接觸,了解具體情況后再向縣委匯報。”馬志強做出了讓步。
會議結束后,王建國悄悄跟黃偉民說:“黃書記,你今天的表現很不錯。但要小心,馬書記和李縣長不會輕易讓你插手經濟工作。”
黃偉民微微一笑,“我明白,謝謝提醒。”
回到辦公室,黃偉民立即給劉清源打電話,告訴他常委會的情況。
“預料之中,”劉清源說,“不過他們已經松口讓你跟投資方接觸,這是個好的開始。我會安排你和趙有禮見面。”
三天后,劉清源帶著趙有禮來到了南林縣。
趙有禮是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在食品加工行業有十多年的經驗。
“趙總,歡迎來到南林縣。”黃偉民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他特意安排了一場南林縣農產品的展示會,讓趙有禮直觀地了解當地的資源優勢。
“黃書記,你們縣的水果品質確實不錯。”趙有禮品嘗著剛采摘的水果,連連稱贊。
隨后,黃偉民帶趙有禮實地考察了幾個可能的項目選址。
“這個地方交通便利,距離高速公路出口只有3公里,很適合建廠。”黃偉民指著一片空地說。
趙有禮點點頭,“地理位置確實不錯,但還需要了解當地的用工情況和政策支持。”
黃偉民早有準備,他詳細介紹了南林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可能提供的政策支持。
“如果項目能夠落地,我們將在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給予最大的支持。”
趙有禮顯然對黃偉民的專業和誠意印象深刻。
“黃書記,我對這個項目很有信心。不過,我希望能夠得到縣委縣政府的正式承諾。”
黃偉民明白,這是關鍵時刻。
“趙總,我會盡力推動這個項目,但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說服其他領導。”
趙有禮理解地點點頭,“我相信黃書記的能力。我給你兩個星期的時間,希望能收到南林縣的正式邀請函。”
送走趙有禮后,黃偉民立即著手準備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他深知,要說服馬志強和李正道,必須拿出鐵一般的數據和論據。
他聯系了縣統計局、農業局等部門,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同時,他還走訪了當地的農民和農產品經銷商,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
一周后,黃偉民帶著一份詳盡的可行性報告,再次向縣委常委會提交了農產品深加工廠項目的建議。
這一次,他不僅有詳實的數據支持,還有趙有禮的投資意向書。
“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建成后可年產值達到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個,帶動周邊5000戶農民增收。”
黃偉民的報告引起了常委們的關注。
“這個項目如果能夠落地,確實對我們縣有很大幫助。”農業局局長表示支持。
“稅收貢獻也很可觀。”財政局局長補充道。
馬志強和李正道見大家都表示支持,也不好再阻攔。
“既然大家都支持,那我們就原則上同意這個項目啟動。”馬志強說,“不過,要成立專門的工作組,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工作組由李縣長牽頭,黃書記和相關部門配合。”馬志強補充道。
黃偉民明白,馬志強是想把項目的主導權交給李正道。
但他并不在意這些虛名,能夠推動項目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我完全贊同馬書記的安排。”黃偉民真誠地說。
會議結束后,黃偉民立即給趙有禮打電話,告訴他好消息。
“趙總,縣委常委會已經原則同意了項目啟動,我們將盡快向你發出正式邀請函。”
趙有禮很高興,“黃書記果然能干,這么快就搞定了。我下周就派技術團隊過去詳細考察。”
與此同時,劉清源安排的市報記者也來到了南林縣,對黃偉民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廠項目的事跡進行了報道。
《南林縣委副書記黃偉民:為農民謀福利的“拓荒者”》的報道在市報上刊登后,引起了廣泛關注。
市委領導也注意到了這個項目,對南林縣委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黃偉民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市委領導的視野中。
04
黃偉民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廠項目的舉動,打破了南林縣的平靜。
馬志強和李正道私下里對此很不滿。
“這個黃偉民太不守規矩了,明明是分管黨群工作的,卻插手經濟工作。”李正道抱怨道。
“確實有些越位。”馬志強皺眉,“不過項目已經上報市里了,我們不好公開反對。”
“那怎么辦?難道就讓他搶了我們的功勞?”李正道不甘心。
馬志強瞇起眼睛,“不用急,等項目具體實施的時候,有的是機會卡他。”
他們不知道的是,黃偉民早已預料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