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任務,交大西遷博物館將場館育人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用“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引導青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征程中彰顯青春擔當。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為“文化育人”提供堅實保障。作為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的精神類場館,西遷博物館已成為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場館堅持以西遷精神為紅色底色,用好紅色元素,展出照片、圖表和實物等共2200余件,集中體現“聽黨指揮跟黨走”的精神內涵,展示一代代知識分子奮勇前進的磅礴偉力。充分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建成網上展館,實施AR+VR互動項目建設,讓紅色資源“活”起來。開館至今,已獲批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黨史教育、青少年教育等31個全國、省市基地(教學點),入選國家多部委選定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路線”,向78萬余人次生動講述老一輩潛心鉆研、矢志報國的崇高精神和感人故事,是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二是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實現啟智潤心、培根鑄魂。西遷館緊緊圍繞“聽黨指揮跟黨走”主線,讓有愛國情懷的人講愛國,在重要時間節點生動講述學校與黨和國家同向同行奮斗事跡,舉辦“清明致敬先賢”“采訪親歷者”“小小講解員”“端午勞育課”等特色活動近百場;積極開展“六進”活動,組織師生志愿者前往中小學、社區、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受眾達2萬余人,通過網上展館、網站等線上宣傳載體受眾共計52萬余人次;與革命紀念館召開主題“云端”會議,組織學生開展精神譜系展館“云探訪”活動,深入感悟每種精神的起源與傳承;寒暑假組織志愿講解團隊先后赴云南、江西、江蘇等地開展實踐活動,并通過“云端共學”,深刻體悟“聽黨指揮跟黨走”的精神內涵。
三是建強專業研究團隊,闡釋西遷精神新時代價值。依托學校豐富的檔案文博資源,與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專業研究團隊,進一步加強紅色資源的研究和挖掘,形成了專業化、分眾化、主題式育人資源特色,豐富拓展“大思政課”內容體系。聯合人文學院、啟德書院等打造“彭康講壇”“知行啟德”等思政課品牌,邀請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專家學者,助力西遷精神與哲學思想、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有機結合。編寫出版涵蓋文獻史料、人物傳記、口述史等內容的紅色資源主題圖書,構建了內容豐富的思政育人資料庫;承擔國家檔案局、中科協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省科協、省社科普及項目等10余項國家和省級研究項目,持續挖掘西遷精神的新時代內涵,為引導青年學子“聽黨指揮跟黨走”構建思政育人精神引領體系。
四是創新思政育人形式,扎實推進立德樹人。堅持為新生上好“開學第一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西遷精神與大學文化”通識課程,將紅色資源深度融入思政課程中;主編出版的《西遷精神教育讀本》已發行百萬余冊;開展5G“云端思政課”,線上連線兄弟高校師生共學二十大、共講西遷精神,真正踐行愛國主義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打造思政育人“大資源”——數字文博平臺,通過“虛擬展館”“主題展覽”“館藏精品”“校史影音”“校史書籍”等板塊,推動紅色資源“云共享”,為思政育人打造“蓄水池”“素材庫”。構建了“校內小課堂+社會大課堂”融合育人模式、“理論+實踐”育人機制,通過“依托場館講”“融入活動講”“走出校園講”“思政課堂講”等多種形式,依托“銀齡講解隊”“學生講解隊”等多支特色講解隊,創新推出“西遷人講西遷故事”“博物館+校園”游、“場館里的微宣講”“行走的黨史課”等課程,以及組織青年學子參與紅色“云展覽”策劃、“云直播”講解、“云課程”建設、“親歷者”訪談、紅色主題活動策劃等豐富立體多元的實踐活動,全面服務“大思政”教育。
五是豐富傳播交流渠道,打造思政育人品牌。通過“線下+線上”“展館+展廳+展覽”“傳統宣教+網絡宣教”等形式,深度服務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教育、“大思政”教育等。推出“聽黨指揮跟黨走——交通大學西遷檔案文獻展”“與黨同行百年榮光——西安交通大學黨史展”等紅色主題展覽,承辦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主題展覽高校巡展。西遷館入駐國家文物局“紅色基因傳承平臺”、教育部“思政課實踐教學數字地圖平臺”、人民網“紅色云展廳”;與中國科協、中共一大紀念館等聯合辦展,推動西遷精神走進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全國多個省市;場館亮相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百余次亮相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內主流媒體,通過人民網“黨史學習教育”《中國教育報》等解讀紅色文物故事,提升教育輻射面和影響力。推進融媒體宣傳模式,實施“短視頻+文藝作品+文創產品”等手段融合發展,推出多部紅色故事講解微視頻,其中《向西而歌》微視頻獲中組部“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三等獎,“西遷片羽”系列微視頻入選“人民網2022年高校優秀校園新聞作品”新媒體類優秀作品,瀏覽量110萬余次,“交大西遷第一樓”“決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等2部微視頻分獲國家檔案局一等獎、高校“高校影視作品交流展映”二等獎;參與西遷專題紀錄片、原創校園話劇、原創廣播音樂劇、“大先生”系列微話劇等主題文藝作品創作,推出近百種西遷主題文創產品,提升育人工作鮮活力和影響力,打造思政育人特色品牌。
六是總結推廣經驗做法,提升育人成效。用好西遷紅色資源,深度服務“大思政”教育,形成特色經驗。央視新聞聯播《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報道西遷博物館通過“西遷精神虛擬體驗中心”沉浸式開展西遷精神教育。西遷精神思政育人案例入選國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課”優質資源精品項目,育人案例入選國家文物局《深厚的滋養--革命文物資源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大數據分析與案例探究》、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百年初心成大道——黨史學習教育案例選編》,《用好西遷精神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被教育部官網刊發,思政育人案例被“科學網”《陜西黨史》等刊發,獲中國政研會2024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一等獎,工作經驗被陜西省檔案局轉發全省檔案部門學習。西遷館主題展覽獲評國家文物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全國20項)、全省首屆博物館優秀展覽“特別獎”。場館負責人多次在全國和省級會議上作紅色資源育人經驗交流。講解團隊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婦聯巾幗志愿示范宣講隊”,講解團成員在全國和省級講解比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獲得多項榮譽獎勵,志愿服務第十四屆全運會,投身西部支教活動、抗擊疫情等工作。在西遷精神激勵引領下,聽黨話跟黨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已成為青年學子根植于內心的價值選擇。
西遷精神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交大西遷博物館將進一步用好紅色資源、深耕時代價值、挖掘育人內涵、創新育人路徑,實現紅色資源與文化育人的有機融合,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任務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