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和劉強東吃外賣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強調“不打口仗”的大強子用一輛ET9訂單換到了“到處加電”的斌哥一條微博,強調京東“正在認真做外賣”。此前,他在一個新注冊微信抨擊了不給兄弟們交養命錢的其他平臺,于朋友圈強調“期待各階層一起幸福”。
李斌到訪次日,京東CEO許冉罕見發聲,稱“外賣行業本就是一個寬廣的賽道”,意思是京東誓要進這條賽道開開車。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回應京東CEO許冉言論時透露——美團非餐飲品類訂單已突破1800萬單,生鮮、酒飲、3c數碼、藥品等品類進展速度遠超預期…同時宣布,美團將在本周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
大強子當日即攜管培生再次強勢回懟王莆中,“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大佬之間的商業互吹,一點也不謙虛,商業互懟,大家也別當真。
“公關第一廣告第二”,錢緊的李斌到處求賣車,王莆中秀即時零售,劉強東安利外賣。
我猜想啊,消費下行,大家都不想去分眾傳媒投框架了…也就難怪京東和其他股東急著把新潮傳媒賣給分眾。通過公關,搞話題,劉強東信手拈來,也是一直是電商圈打“口仗”的好手。
我們幾個朋友閑聊李斌和劉強東的操作,大家討論的焦點是——這熱搜是誰家的投放?反正不是蔚來就是京東,在流量為王,商業大佬們都在爭先恐后地做企業家IP的當下,還是挺值得討論和借鑒的。
一派朋友認為,這就是東哥的經典手筆:去年春節給鄉親父老發錢鋪墊復出,順便給年貨節引流,前不久還在香港科技大學露面,時不時的還有內部郵件和朋友圈截屏傳播,京東電商需要流量,京東做外賣也需要持續性曝光。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東哥小試牛刀而已。
“李斌和劉強東的合影都掛在京東首頁,這就是證據”,朋友說,“話題炒作,劉強東是高手,更難得的是,東哥還在不斷學習進步,今年跟以前不一樣的是,章澤天的話題這幾年就明顯少了”。
另一派堅持認為,這是李斌杰作。李斌在2024年春天開啟了企業家個人IP之路,雖然沒有雷軍那么頻繁的發布內容,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跟劉強東合影前,還跟美的集團方洪波、科大訊飛劉慶峰甚至華為余承東談笑風生。劉強東的家族信托是蔚來的股東,蔚來今年現金流的確有些緊張,李斌說不定就是找劉強東去融資的,這找人辦事,不管是借錢還是拉投資,總歸是不能空著手去的,看京東做外賣,李斌主動給劉強東送一波流量,給京東外賣打廣告,化緣之前先布施。
“再大的大佬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再大的生意也是生意,江湖除了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另一位朋友斬釘截鐵地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李斌這才叫世事洞察,人情練達呢”。朋友估摸著東哥可能會給錢了。
花花轎子人抬人,兩位大佬商業互吹,雙向奔赴,各取所需。
李斌和劉強東的合影,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大背景,兩位出生于1974年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在企業遭遇瓶頸后,沒有躺平,還是英雄惜英雄,奮斗在一線,一個笑靨如花,一個泰然自若。
劉強東點的外賣品牌是“沈萬三”,大眾點評評分4.3,人均110元以上,是亦莊高檔的商務宴請餐廳。這家餐飲店的品牌應該是跟明朝首富沈萬三有關系,特色菜有蔥燒海參、乾隆松鼠大鱖魚、萬三府傳統京味烤鴨,還有萬三府悶豬腳,愛馬仕辣椒炒黑豬肉,是融合菜。
“沈萬三”的菜品肯定對得起“品質外賣”四個字,畢竟價格擺在那。媒體報道說,劉強東這次請吃外賣花費一百多,劉強東、李斌兩個人這頓午餐外賣也確實是節儉,畢竟他們兩位都是福布斯富豪榜有名的成功企業家。
京東這次傳播,理論上來說可以做到更好,從傳播的物料設計來說,有遺憾——這家店其實美團外賣、餓了么都有入駐,不是京東外賣獨家,完全沒有體現出京東外賣的差異性,更沒有把劉強東想要傳播的“品質外賣”落在細節上,如果喜茶都不上架,還能叫“品質外賣”么。如果說京東做外賣是“認真的”,那么給劉強東點外賣的助理和策劃這次傳播的同學多少有點“不認真”,不夠仔細,套用互聯網術語是“顆粒度不夠細”。“沈萬三”固然富可敵國,遺憾也多。
造車新勢力“蔚小李”三家,李斌應該是最有群眾眼緣的,但他的壓力也大,就在劉強東請他吃外賣的當天,蔚來發布了2024年財報:2024年虧損224億,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277.47億;截至2024年12月31日,蔚來集團的重大現金需求主要包括資本承諾、經營和融資租賃義務、短期和長期借款以及可轉換票據為440億,其中,少于一年的有171億,1年到3年的有108.5億元,3到5年的有80.74億元,超過5年的有80億元。
從數據上來看,蔚來的現金流的確有點壓力。好在幾天前蔚來完成了40.3億港元的A類普通股配售。
資金壓力外,蔚來也經歷了銷量下滑,樂道總裁離職,“賣掉”換電項目傳聞等一系列輿論壓力,以至于圈內人看到李斌和劉強東的合影就調侃說,“李斌上門找救命錢,還先被大強子拉去做了把營銷,李斌連發兩條微博,這化緣,有點卑微”。這番調侃著實有點酸澀,老話說“出生微寒,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大佬的商業互捧或互噴,都是各取所需。能被股東利用,說明自己還是有些價值的。
劉強東和李斌同歲,都是1974年出生的,劉強東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李斌畢業于北京大學,兩個人大學專業都是社會學,并且,兩個人大學畢業后都開始創業。當然,從對互聯網傳播的理解來說,劉強東更有經驗,更老道。
比如,這一輪傳播只走了7步,出招行云流水,借力打力:
第一波:李斌發視頻,感謝劉強東請我吃京東外賣;
第二波:京東回應李斌并轉發;
第三波:京東首頁上線兩人合影外賣入口;
第四波:媒體/社交媒體圍繞“李斌劉強東一起吃外賣” 廣泛討論;
第五波:三方放出兩人合影引發進一步討論;
第六波:許冉接受媒體小范圍群訪講京東外賣戰略;
第七波:劉強東聊天記錄回擊王莆中;
東哥隱匿幕后六七年了,傳播還是玩得明明白白,一如既往的老辣。
劉強東有幾個特點:愛用感嘆號、走群眾路線,也擅長占據道德高地。如果沒有2018年美國明州那一黑天鵝事件影響,進入外賣行業也能早個幾年,不至于在“快”的電商心智上被美團偷家。到今天,劉強東或許根本不需要借李斌的個人IP做京東外賣的傳播。明州事件,讓劉強東聲譽受損,蟄伏多年,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京東的經營,也影響了東哥“口仗”持續輸出的精彩表現。
俗話說“禍福相依”,明州件事的另一面是,讓劉強東退居幕后,聚焦業務和經營的同時,在傳播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從去年開始,互聯網掀起“企業家IP”風潮,雷軍、何小鵬、李斌、余承東、周鴻祎們都在不遺余力地走到臺前,為自己代言。“企業家IP”為自己代言,的確有流量,也有效率,但同時也容易遭遇“輿情反噬”。劉強東目前的狀態可能是一個比較穩妥,進退自如的狀態,一方面他能通過內部信,和管培生內部軟件的對話,朋友圈截圖,還有李斌這次點外賣的,這種“第三方視角”持續輸出,但同時,又能跟網友保持恰當距離。進可攻,退有守。
從春節前的慰問老鄉到外賣騎手五險一金,再到香港科技大學現身,還有這一次跟李斌吃外賣,劉強東已經適應了,如此進退有據的狀態,愈發精通,盡管他還是那么愛用感嘆號。老兵不死,業務卻在凋零。
劉強東尤其擅長把業務發展和公關戰略發聲相結合。他可從來不是李國慶所說的“傻大黑粗”,相反的,霸道總裁人設背后,卻有著心思縝密的布局,步步為營——從京東的策略來看,先取消了快遞員的底薪,又逐年降低快遞員的日常每單單均,逐步對沖掉“公司承擔社保部分”的實際成本,再通過大肆做社會宣傳,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平衡后的“正收益”。從這點來說,李斌和王莆中要多向劉強東學習,如何駕馭各種公共話題,走群眾路線,正如央視主持人陳偉鴻所述——看到了“奶茶”,結果選擇了“草根”。
蔚來所經歷的輿論壓力和李斌承擔的經營考驗,其實劉強東和京東經歷得更早,也更多。可能當下劉強東的壓力甚至是大過李斌的:京東在2018年被拼多多超越,2024年又被抖音電商超越,從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一步步變成第四大,并且,京東核心品類也在被“美團閃購”的即時零售所侵蝕,可謂背腹受敵,四面楚歌,這才有了2025年劉強東要破釜沉舟,京東要絕地反擊,劉強東鐵了心的要做京東外賣。
2025年,對蔚來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對京東來說又何嘗不是呢?對于吃瓜群眾而言,大佬互懟或互夸,看看得了,不能當真,商品或者服務,哪家性價比高就去哪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