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錦輝,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材生,先后斬獲張家口市公安局電子數據勘察比賽三等獎、省公安廳電子數據取證分析比賽三等獎,以“數據工匠”的執著精神,在警務數字化轉型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侯錦輝(右)與同事一起探討工作。
2019年11月,剛參加工作的侯錦輝被分配到堡子里派出所。憑借著專業優勢,他迅速掌握了各類平臺系統的使用技巧,但是他也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問題:各系統之間存在使用壁壘,彼此缺乏有效融合,往往一個簡單的查詢操作,都可能需要多次切換并重復使用不同平臺。那時,他便萌生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將這些系統整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合力該多好。
隨著全國公安機關致力于提升公安新質戰斗力,尤其是全市公安機關在科技賦能工作上積極創新探索,侯錦輝的理想逐漸變為現實。
2024年3月,分局在一起網絡犯罪案件偵辦過程中,遇到許多新情況,考慮到侯錦輝的專業優勢,分局決定讓他加入專案組。
“偵辦網絡犯罪,電子證據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緊緊圍繞電子數據這一關鍵方向展開工作。”秉持這一理念,侯錦輝與其他辦案民警從電子數據的提取、查封等基礎工作入手,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偵破此案。
2024年12月,分局大數據賦能中心成立,分局選派侯錦輝作為該中心負責人。
一切從零開始。想要讓中心服務實戰,就必須精準了解基層需求。征求科所隊意見、溝通市局警種部門、拉出能力清單……籌建過程中,侯錦輝發現除了系統應用問題,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對各類平臺的系統性梳理。每個平臺能干什么?權限是什么?什么時候能用?什么時候管用?為此,他一一作了細致入微的整理。
大數據賦能中心“正式運營”后,許多基層辦案民警對其效果心存疑慮:這個中心真的有用嗎?我們在基層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難道還比不上這個新成立的中心?一時間,中心面臨曲高和寡的局面。
“小侯,你看看這個案子,失主特別著急,丟失的手機里存著非常重要的資料,你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2025年1月15日,南營坊派出所的辦案民警在幫助群眾找回遺失手機時陷入困境,嘗試各種方法后仍毫無頭緒,他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撥通了侯錦輝的電話。
不到一個小時,侯錦輝就通過海量數據分析,查詢到了相關線索,幫助失主找回了手機。
消息不脛而走。“‘賦能中心’真厲害,確實能‘辦大事’啊!”就這樣,分局大數據賦能中心從起初的“門可羅雀”轉變為“門庭若市”。自中心成立以來,已陸續為基層實戰提供服務200余次。
“除了為實戰提供有力支持,我們還在持續向基層民警灌輸科技對公安工作重要性的理念。每一位前來咨詢的基層同志,我都會與他們深入交流,助力大家掌握現代辦案所需的信息化手段。”侯錦輝說道。
探索D e e p S e e k與警務工作的結合,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之一。市局圍繞“專業+機制+大數據”工作要求,成立人工智能戰隊——駱駝戰隊。侯錦輝踴躍報名,又成為戰隊成員之一。
一切都是全新的挑戰,新的思路、理念和新的場景等待著他們去開拓。如何將D e e p S e e k切實應用于公安工作中,成為這一階段大家積極探索的核心問題。
“遇到的困難比想象中要多。自然語義理解,實體關系的抽取……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面臨諸多問題。”身為科班專業畢業的侯錦輝在起初研究D e e p S e e k過程中,也和大家一樣,遇到了難題。
破題之策——用科技賦能工作,以智慧武裝頭腦,用數據支撐實戰,這也是市局的總體思路。每周,市局都會邀請專家進行授課,為專班成員快速充電,填補知識空白;團隊成員精誠協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讓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多元。
“通過優化知識庫、調整提示詞等一系列工作,如今感覺研究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想法不斷涌現,思路也愈發開闊。除了具體的場景化應用,借助D e e p S e e k還能開發很多實用的小工具。”談及近期的工作成果,侯錦輝表示。“在公安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我期望能用數據的力量搭建起民生服務的橋梁,用科技的慧眼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寧。”(記者 孫媛 通訊員 武佳男)
編輯 寒冰
來源 張家口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