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甘肅酒泉4月15日電 (劉瀟)14日清晨,陽光穿透薄霧照在大地上,喚醒了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的戈壁縣城。“70后”蘭莓早已完成洗漱,精心化好妝,在廚房為孩子準備早餐。待孩子上學后,她便哼著小曲,背著包,腳步輕快地前往淵泉鎮疏勒社區的舞蹈教室,開啟屬于她的課堂時光。
瓜州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縣域面積2.41萬平方公里。在這座常住人口僅有13.2萬人的縣城里,藏著銀發族的“花樣年華”。
“我從小喜歡跳舞,起初自己在網上學,后來還拉著姐妹們一起去廣場上跳,現在瓜州有了老年大學,還有舞蹈班,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蘭莓說。
如今生活好了,越來越多像蘭莓這樣的“銀發族”,除了“兒孫繞膝”外,都積極擁抱新的生活方式,體驗新鮮事物,享受精神生活,追尋自我價值。
瓜州縣老年大學是瓜州縣專門從事老年教育的機構,瓜州縣淵泉鎮各社區設立了老年大學教學點。老年大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辦學宗旨,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課程和優質的教育服務。
在舞蹈教室里,“00后”教師張麗霞一邊溫柔示范,一邊耐心指導,“左胳膊舉高些,柔一點,別太直,左腳往前放。”
4月14日,在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淵泉鎮疏勒社區的舞蹈教室里,“00后”教師張麗霞在指導學員上課。 劉瀟 攝
在長期練習下,不少學員發現,自己身上發生了可喜變化。很多以前不太注重時尚的隊員,如今每次出門都要搭配服飾、精心打扮。蘭莓笑著說,“美,不分年齡,年齡就是個數字,咱得永遠有顆‘少女心’。”
不遠處淵泉社區的太極拳教室里,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員們一招一式認真打著拳。
4月14日,淵泉社區的太極拳教室里,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員們一招一式認真打著拳。 劉瀟 攝
“60后”陳子鵬原是瓜州縣第一中學的體育老師,退休后來這兒繼續教學。他回憶說,“我上大學時開始接觸太極,后來發現對身體好,就系統學習。”
十年前,陳子鵬就取得了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他認真地說,“我教了一輩子體育,要想教好,就得自己先吃透,活到老學到老。教老年人和高中生不一樣,我也得不斷學習。希望學員們跟著我,身體棒、心情美。”如今,他的手機里存滿了太極拳的視頻,教案寫得比當年還認真。
“70后”李長艷和“60后”劉彩艷這對遠房親戚在太極拳班“重逢”。兩個原本只在節假日問候的親戚,現在每天相約晨練。
“以前經常開車,腰椎不好,跟著打了一年多太極拳,現在好多了。”李長艷擦著額頭的汗珠說道。
劉彩艷和陳子鵬原本就是同事,她說,“以前在學校,陳老師就帶著我們打過一段時間太極拳,沒想到退休了,又能和陳老師一起學習。”如今,每天練習太極拳已經成為劉彩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上課的時候,她也會在戶外練1個小時。“每次打完,我都覺得渾身輕松、神清氣爽。”她說。
據悉,2025年,瓜州縣老年大學開辦聲樂、舞蹈、電吹管和太極拳等6個教學班,聘請專業教師5名,招收學員185名。后續,瓜州縣老年大學還將根據學員意愿,逐步開展更具老年特色的教學班次。
夜幕降臨,熟悉旋律響起,蘭莓和姐妹們踩著節奏,歡快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當北斗星爬上樹梢,廣場上的笑聲仍不肯散去。這些把皺紋笑成花朵的“銀發舞者”,在河西走廊西端,種下了一片永不凋零的春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